雅虎香港 搜尋

  1. 運輸公司報價 相關

    廣告
  2. 整合多種物流服務,擁有完善車隊,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物流方案,滿足客戶運輸需求. 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提供涵蓋貨物倉儲與倉內增值服務、貨物配送、貨運代理等服務!

    • 聯絡我們

      冷倉業務

      綜合物流服務

    • 關於我們

      華潤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在香港擁有超過10棟常溫倉庫與2棟冷庫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30日 · 同時政府、業主,以至升降機公司都十分注重安全,除了政府規定的每月最少一次定期保養、每年最少一次的定期檢驗,部分業主也會要求增加檢查次數,可能每半月,甚至每星期都保養檢查,以確保升降機及其所有相關設備或機械保持於妥善維修狀 ...

  2. 2021年1月3日 · 2021年5月17日報道:消委會.寵物移民服務|9公司基本報價與總收費差異大 攜柴犬移居澳洲基本收費2萬元顧客終付5.8萬元. (一)寵物可坐客艙. 好消息是,如果你選擇乘搭飛機離開,寵物是有機會與你同坐客艙。 只要配合某些要求,寵物及牠的籠就會被當成手提行李,可以讓你帶進客艙。 無論寵物坐客艙還是貨艙,下機後也有機會是不用隔離。 例如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如果你準備齊全,落地後寵物不需要隔離。 台灣的話,則需要隔離7天;澳洲與新西蘭的時間則更長。 多提航空公司 寵物同行. 大部分航空公司對貓狗的限制比較少。 我們的例子是帶同兩頭家貓到德國。 我們選擇直飛德國的漢莎航空,這免除了在第三方國家轉機的檢疫問題。

  3. 2024年5月19日 ·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 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 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 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政府承辦商免費收集. 環保署陸續在公共屋邨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廚餘不會即時處理,由承辦商每天一次收集。 至於工商界有其他免費收集廚餘渠道,廚餘量較多的食物工場、街市、酒店可申請點對點廚餘收集服務,而食環署的垃圾收集站亦逐步設立廚餘回收點。

  4. 2023年1月15日 · 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計計數說:「香港現在通行的一架12.8米巴士已載到約145人,列車只比一架巴士多載40至50個客。 」杜立基說鐵路(即地下重型鐵路)每小時一個方向可載6萬人,「即是中高容量,而這個爬山線只做到低容量,即巴士或輕鐵一兩卡那種,每小時最多2萬人,所以現計劃只行至秀茂坪(寶達為另一頭終點),等於取代巴士而已,沒可能照顧到將軍澳人」。 不過政府提到考慮過山線以BRT(快速公交系統)或ART(智軌)模式運行,就令陳迪遙看到調整全港交通系統的新契機。 A與B有什麼不同? 他解釋,「ART(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即類似輕鐵兩卡車那樣,但沒有路軌,跟道路上一條虛線走,列車會透過感應器感應到虛線的路線去行」。

    • 巴士司機:唔敢飲水
    • 3線車路 左右泊泊泊中間塞塞塞
    • 衛星城市做埋交通樞紐
    • 起動九龍東 車流也起動
    • 高架單軌鐵路
    • Brt巴士專用系統
    • 天橋/隧道/行人專用區
    • 限制私家車數量

    聽說,其中一條途經觀塘、令人聞風喪膽的巴士線是259D,從油塘到屯門,跨越觀塘道、龍翔道、屯門公路,一旦哪條路塞車,車程就變無間地獄。記者在平日黃昏收工時段6:30pm於總站坐上這巴士入屯門,巴士輕鬆駛過觀塘,在彩虹交匯處落龍翔道時有些緩慢,之後一路直奔屯門,到終點龍門居剛好8:00pm,時間1.5小時。難道是奇蹟?問車長李先生,他說好彩沿途沒交通意外,加上疫情之下很多人留家工作,車流大減,故「行得靚仔」,他們駕駛這條線「水都唔敢飲」,因為一程有可能兩三小時才完成。想一想,6點半收工,9點半才回到家,都咪話唔灰。

    疫情下是否再無塞車?非也,有心哦車車不塞,兩日後記者因工作從金鐘乘巴士出觀塘,下午1時在接駁觀塘道、開源道、協和街的恐怖迴旋處前,即見車龍。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解釋,「觀塘塞車本身有道路設計問題,因為由觀塘道入工廠區一定要經迴旋處,第二,開源道、偉業街、駿業街、巧明街及敬業街這些街道,已經全部double-parking,左右泊晒,中間3條線只有一條線行車,車一多就頂出迴旋處,迴旋處動不了,就頂出觀塘道,最厲害時龍尾會到啟業。」問題雖存在多年,但去年中起情况較嚴重,而今年「斷斷續續因為疫情影響,交通反而較暢通,到9月開始,警方在下午4時半到7時半執法,一泊車就抄牌或拖車,所以觀塘道在下午繁忙時間東行已暢通很多。」不過4時半執法之前仍會塞,「那時最多貨車到觀塘工廠區上落貨,基本上平日3時...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2013年曾撰寫《觀塘區交通發展及改善方案》,亦略述過觀塘發展:1950年代初期,大量移民湧入香港,市區缺乏可供發展的土地,政府遂定出「衛星城市」的發展方向。「理想的衛星城市是一個獨立於中心城市(centre city)的小城鎮。為了減少居民對中心城市的依賴,衛星城市本身必須自給自足,讓居民無論是工作或進行其他日常活動都不用離開衛星城市。」而一開始觀塘的規劃,是一個容納5萬人居住的地方。 當時觀塘的規劃主要分3塊,裕民坊一帶是購物消閒的中心商業區,圍繞裕民坊是住宅區,公屋邨在私人住宅區外圍,而觀塘道以南則是工業區,為香港當時的工業發展提供用地,亦能為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所以區內的道路網絡,是以裕民坊為核心,有大小道路輻射往工業區及住宅區。而跨區交通方面,觀...

    行經這兩條道路的車究竟多了還是少了?翻查運輸署過去10年的《交通統計年報》,在觀塘道的監測站(由牛頭角道往觀塘道),變幅一直不大,2019年平均日交通量(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的74,840車次比9年前微降1.2%;在偉業街的監測站(由開源道往茶果嶺道),2018年車流按年大增近兩成,不過2019年又減兩成,10年來減少1.9%;不過在開源道(由偉業街出觀塘道迴旋處)近兩年都有類似先加後減情况,但10年間車流大增18.5%。 為何工業區這兩處在2018年車流突然大增?陳迪遙認為該年觀塘區並無道路建設上的大變,主要原因還是與區內發展有關,「政府起動九龍東之後,2013、2014動吓動吓,車流已開始增加,到2018、2019年更擠塞」。他指出很多工廠大廈改建為...

    政府2007年想了一個新方法,建議為九龍東興建高架鐵路環保連接系統,後來2011-12年施政報告提出「起動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的可行性研究中就提及「一條時尚的雙向高架單軌鐵路」,全長約9公里,共12個站,從九龍灣站出發,經過麗晶花園、啟德站、啟德郵輪碼頭、觀塘碼頭,最後貫穿開源道抵觀塘港鐵站。不過到今年施政報告,連接系統再無提單軌鐵路,剩下新增巴士、小巴線;自動行人道串連啟德、九龍灣、牛頭角;海濱長廊建設行人/單車共融通道;高架園景平台連接觀塘站;及啟德設水上的士站的「多元組合」。 政府被指「走數」,發展局長黃偉綸早前回應稱工業區路窄,高架系統會阻礙消防車架雲梯滅火,而且高架路要在觀塘繞道上方經過,要考慮斜度。中大城市研究課程主任伍美琴教授說:「(單軌鐵路建議)一出來我們已反對,作為旅遊g...

    倫敦運輸規劃師嚴卓衡認為,在香港每當討論塞車,「多數會用車為單位,跳去討論車流如何走、哪裏是樽頸、車位夠不夠等問題,忽略人才是規劃要服務的真正對象」,指政府提出加強巴士、小巴接駁,「其實大條道理將某些路改為公交優先、甚至專用道路」。陳迪遙亦提議引入BRT(Bus Rapid Transit)系統改善全港塞車問題,「基本上不需要規劃十幾廿年起多一條鐵路,像外國的BRT系統,設一條巴士專道,改善行車時間及班次,令巴士可以暢通,疏導鐵路飽和。世界各地、中國內地城市中山、廈門都有快速公交系統,類似輕鐵的道路設有車站配套,不過是巴士專行。」他又提到土瓜灣道在早上繁忙時間亦有巴士專線,不過「私家車不也走進去?要有人執法才行」;強調專道應是整全系統,「不能斷斷續續,起完500米巴士線,又變公用道路,過幾公...

    熊永達認為嚴捉違泊對開源道問題已大有改善,至於人逼人,「好簡單啫,大部分人是流向地鐵站,可建一個架空行人系統,從觀塘站直出碼頭,只要整條開源道中間建造架空行人系統,中間有些出口可直接進入大廈,我相信會解決大部分問題」。伍世良說「行人天橋不可取」,「如此格局好少起天橋,天橋通常是為過路而建,很少沿街興建,而且開源道那麼窄如何起到?」他倒想像,「在小空間的狀况可能是起隧道」,或考慮將開源道變為行人專用區,「車可以東西過,不准南北走,又如何?」但他亦強調要仔細研究,如用電腦模擬估計各種規劃的車流。

    除了設巴士專道,陳迪遙亦提議限制私家車數量,才可有效紓緩香港嚴重的塞車問題。嚴卓衡以荷蘭運輸政策研究所作的估算,「私家車所需的路面空間,無論泊車及行駛,都比行人、單車以至集體運輸高大約10至20倍左右」。截至今年10月,私家車領牌總數約57萬,下半年私家車首次登記數字有增加趨勢,上半年數字每月不超3000,而7至10月則每月逾3000。熊永達則指隨着新界地區發展,人口增加,跨區交通選擇有限,故私家車有其需求,若要限制,可分「市區就限,新界可以放寬」。 社區規劃不似預期 新交通交匯處4月「見真章」 其實開源道改為步行街、興建地下街,早在2010年市區重建局顧問在「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亦提出過,可是沒見下文。從地區整體規劃看,有冇得救?伍世良認為政府當初提單軌列車,「那時的想法是與遊輪碼頭一起...

  5. 2021年9月5日 · 未來城市:垃圾徵費將來有 回收配套仍未夠. 【明報專訊】垃圾徵費,或曰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政府在2005年首次提出計劃大綱,但討論多年都只聞樓梯響,落實無期;事隔16年,條例草案上月通過三讀正式立法,似乎終於有機會落實。. 環保團體形容這是 ...

  6. 2022年9月18日 · 通識導賞:電動可移動工具 不是汽車附屬品.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18日. Share. 政府在白石角單車徑試行為期半年的電動可移動工具先導試驗計劃,圖中穿反光衣的參加者正在單車徑上踩電動滑板車。.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政府自本月起進行「2022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