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4月13日 ·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我們進一步減低燃煤的使用時,尋找替代能源成為極具挑戰的議題,畢竟,燃煤現時佔我們發電燃料超過一半的比重。 在環保、減排和建立低碳社會的大前提下,這是必須及早討論和更新的。 不過,我們亦了解任何重要的改變,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籌備改變發電能源組合的過程中牽涉到我們是否能夠找到新和足夠的能源供應並且取決於新的替代能源究竟是天然氣可再生能源還是我們現在使用中和有機會擴展的核能。 世界或香港的鄰近地區就這些能源的供應會否出現問題,都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環顧世界各地,現時我們提出的每種替代能源的供應,或多或少有本身的限制。 我們在制訂香港未來能源政策的方程式時,不得不考慮到實際的問題。

  2. 作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職責範圍包括環境保護能源自然保育及 可持續發展 。 他首要處理的政策議題,包括空氣質素及 氣候變化 。 在空氣質素方面,環境局於2009年就更新空氣質素指標諮詢公眾 [5] ,經過多年討論後在2012年1月落實更新沿用25年的指標。 新指標亦首次將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水平納入規管,但只採用世衞中期目標,標準相對寬鬆。 [6] 。 在改善路邊空氣質素上,政府於2007年提出立法管制停車熄匙,引起運輸業界強烈反彈,經過多番修訂後,立法會於2011年3月通過《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並在在2011年12月中生效。 [7] 另外,特區政府亦進一步推動在香港使用 電動車 ,希望改善香港的 空氣質素 。 在能源方面,邱騰華任內積極推廣 清潔能源 。

  3. [4] 環境局局長任期 [ 編輯] 作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職責範圍包括環境保護能源自然保育及 可持續發展 。 他首要處理的政策議題,包括空氣質素及 氣候變化 。 在空氣質素方面,環境局於2009年就更新空氣質素指標諮詢公眾 [5] ,經過多年討論後在2012年1月落實更新沿用25年的指標。 新指標亦首次將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水平納入規管,但只採用世衞中期目標,標準相對寬鬆。 [6] 。 在改善路邊空氣質素上,政府於2007年提出立法管制停車熄匙,引起運輸業界強烈反彈,經過多番修訂後,立法會於2011年3月通過《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並在在2011年12月中生效。 [7] 另外,特區政府亦進一步推動在香港使用 電動車 ,希望改善香港的 空氣質素 。

  4. 2011年4月30日 ·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舉行特別會議討論發展核電對香港的影響近50個團體或個人出席表達意見會上多名大專院校學生直斥增加核電比例猶如一場賭博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則重申不會倉卒定下能源組合方案或完

  5. [4] 環境局局長任期 [ 编辑] 作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職責範圍包括環境保護能源自然保育及 可持續發展 。 他首要處理的政策議題,包括空氣質素及 氣候變化 。 在空氣質素方面,環境局於2009年就更新空氣質素指標諮詢公眾 [5] ,經過多年討論後在2012年1月落實更新沿用25年的指標。 新指標亦首次將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水平納入規管,但只採用世衞中期目標,標準相對寬鬆。 [6] 。 在改善路邊空氣質素上,政府於2007年提出立法管制停車熄匙,引起運輸業界強烈反彈,經過多番修訂後,立法會於2011年3月通過《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並在在2011年12月中生效。 [7] 另外,特區政府亦進一步推動在香港使用 電動車 ,希望改善香港的 空氣質素 。

  6.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一月二十八日表示本港已大力推行多項措施以減低温室氣體排放及推廣能源效益邱騰華在機電安全及能源效益我們更美好的未來研討會開幕禮上致辭時說:「我們正在不同層面牽頭提高市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及推廣節約能源的措施。 立法會亦正審議强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條例草案。 「首階段的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涵蓋三種家庭電器,包括冷氣機、雪櫃及慳電膽,這三種電器佔全港家庭用電量超過百分之七十。 他指出,强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有助消費者得知這些產品的能源效益表現,並鼓勵消費者作出更環保和精明的決定。 在建築物能源效益方面,邱騰華表示政府已於二 七年十二月,就建議某些新建和現有樓宇須强制遵守《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衆諮詢。

  7.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答覆問題︰. 當局於2010年9月10日展開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的公眾諮詢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提高能源效益推動環境保護下稱環保」)運輸推廣汽車使用清潔燃料轉廢為能和改變發電燃料組合等諮詢期已於同年12月31日結束本年3月日本福島發生核電廠輻射泄漏事故後社會對當局提出增加核能在發電燃料組合中的比例表示關注。 較早前有環保組織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百分之15的受訪者認為2020年應該增加輸入核電,相反地有逾半受訪者認為,應以節能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減低碳排放的方法。 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