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4日 · 這是教導菩薩應違逆自己以往不愛佈施的習氣,不隨順慳吝的習氣,不讓慳貪惡習更加堅固,而發起決心:宿生習氣不佈施,今我偏要佈施(對自己的宿生習氣)。 第二者,由其財物極鮮闕故,不生捨心。 第二障礙——匱乏,即:因為財物極度缺乏的緣故,而捨心生不起來。 能此者,應作是念:我於生死流轉之時,或由宿業或繫屬他,於他人所未能饒益,令我具受眾多難忍饑渴等苦。 對這種障礙的方法,是要令自己甘願忍受貧乏之苦而進行佈施。 應該這樣思維:「我在生死輪回流轉以來,由於宿業而受其他事情操縱,所以不曾利益別人,並且遭受饑渴等種種難以忍受的痛苦。 設由利他,於現法中發生眾苦乃至殞歿,此施於我猶為善哉。 非空發遣諸來求者,縱無彼財尚有菜葉可以活命。 如是已,忍匱乏苦而行惠施。

  2. 前兩天在門市看到郭思治獨門投資心法覺得很心動!但是我想郭思治獨門投資心法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也可以順便參考郭思治獨門投資心法的網友心得分享以及推薦郭思治獨門投資心法哪裡買最便宜!郭思治獨門投資心法評比的結果發現它的C/P實在太高

  3. 2020年3月11日 · 若能得此,解脫畏故。. 就如《法集要頌經》所說:導師如來為你們開示斷除三有痛苦之道,你們必多須如教奉行。. 須知,佛陀是開示皈依的人,僧伽是幫助我們成就皈依的助伴,但是,真正的皈依卻是法寶,能證得法寶便能夠解脫怖畏。. 最下法寶,亦是由其 ...

  4.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5. 現在開始先講解,斷除聞法者在說法場的三種過失。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淨潔;並雖淨潔若底穿漏。 如果容器是倒蓋著就無法注入水;或是即使容器口是朝上的,但是裡面不乾淨;雖然器口朝上,並且裡面是乾淨清潔的,但器底有穿孔,或者有漏洞、裂縫。 【天雖於彼降以雨澤,然不入內;及雖入內或為不淨之所染污,不能成辦餘須用事;或雖不為不淨染污,然不住內,當瀉漏之。 天雖然下雨,但是雨水仍然無法進入容器裡面(覆器); 或進入容器,但水被汙染了,不能達到飲用的目的(汙器);即使沒被弄髒,但水無法留在杯子裡,都漏光了。 (漏器) 【如是雖住說法之場,然不屬耳;】 這說明留在說法的現場,但是聽不進去; 【或雖屬耳然有邪執、或等起心有過失等;】

  6. 2020年9月14日 · 前者「為受用欲塵樂受而積集的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現世安樂而造的業,多屬「非福業」;另一種是為了後世安樂而造的業,多屬「福業」。. 後者「為求禪定所生樂受而積集的業」,就是積集能生色界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的「不動業」。. 再 ...

  7. 2020年10月22日 · 巳一、教誡修學斷除墮罪的四種對 四種對: 無知對、放逸對、不敬對、煩惱熾盛對。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者,謂當聽聞,了知學處。 四種犯因當中,無知的對是應當在善知識、善友處聽聞,求得對學處的瞭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