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血管阻塞(缺血性)和血管(出血性)是造成血流阻礙的兩大原因。 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內有血栓形成,或者身體其他地方出現血塊並隨住血流游至腦部血管,造成阻塞,引致腦細胞的血管受阻,突然失去血液供應而趨向缺血壊死,無法正常運作。

  2. 方法:在食物中多加調味品如辣椒,進食時能令人流汗,加速新陳代謝;濃厚味道亦能刺激味蕾,即使少吃也能增加飽足感。 結論:不可行! 「出汗只是散熱功能,並不會燃燒脂肪,一喝水已會補充流失的水分。 此外亦要留意辣或濃味食物容易引起腸胃部不適如胃痛、胃抽筋。 6) 綠茶減肥法方法:多喝綠茶,因為它具有洗腸功效,能沖走殘留腸胃裡的油脂。 結論:不可行! 「研究顯示綠茶能抗氧化及降低脂肪吸收量,但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多少份量才能達到這些成效及長遠使用會否有任何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喝過量綠茶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作嘔作悶或便秘,亦會影響肝臟,因此並不建議將之用作減肥。 其實,從傳統營養學角度來說,減肥還是應該以均衡飲食及持恆運動為原則,才可以長遠地維持理想體重! 專題報導. »

  3. 腦神經科專科王浩中醫生表示:「大部分人的血壓控制已有所改善,故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個案經已減少。 但隨著人均壽命延長,血管長遠自然容易積聚膽固醇,提升腦栓塞可能。

  4. 再度中風真實個案. 中風既令人措手不及,後續治療亦非常漫長,使家人身心俱疲。 馮醫生分享一宗中風個案,患者曾經中風,疑因沒有定時服用降膽固醇藥及抗血小板藥而再度中風,引致右半身不遂。 經磁力共振腦血管造影後發現,患者顱內血管嚴重栓塞。 60歲的男患者起初只能躺臥病床及無法說話,妻子無法獨力照顧,「猶幸有家人幫助,能暫時輪流照顧患者。 經過連串物理治療及言語治療等復康治療,加上經顱直流電刺激作輔肋,現時患者可以說出簡單句子,以及在適度督導下能獨力站立及行走。

  5. 泌尿外科專科郭文偉醫生. 療程多管齊下. 治療方面,若處於初期階段,可使用消炎殺菌藥或消炎止痛藥,郭醫生提醒,前者要服用整個週期,後者也要個多星期才能收效。 可惜,患者往往錯過及早治療的機會,而演變成痛覺神經過敏,甚至慢性神經痛。 「神經痛患者的大腦對痛楚感覺發生過敏反應,就算輕輕一觸,也可能痛得要命,生活質素及情緒均下調。 」幸好,新一代治療神經痛的藥物面世,令患者神經得到調和或平衡,有效止痛、抗焦慮及改善睡眠質素,再配合盆底肌肉運動等輔助療程,病情有望好轉。 癌腫難以預知. 至於前列腺癌,根據2008年醫管局統計,死亡個案為282宗,是十大致命癌症第五位,新增個案則有1,319宗,年輕化的趨勢雖不明顯,但近年50歲前發病的個案增加,故男士勿掉以輕心。

  6. 外科專科碩元醫生指出,便血次數愈多,嚴重性便會愈高。 而便血的色澤愈紅,血液源自直腸及肛門的機會較高; 如血液來自乙結腸,則會偏向橙色,且會伴隨黏液及患者大便習慣的改變;如流血位置距離肛門更遠,如升結腸、盲腸或橫結腸,血液色澤便 ...

  7. 胃腸道基質腫瘤 (GIST)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罕見腫瘤,可出現在胃腸道任何一部分。 本港每年約有100至150名患者確診,以40至60歲為多,但20、30歲的年輕人士亦有機會患此病。 外科專科家輝醫生. 胃腸道基質腫瘤是由於一種稱為c-kit基因發生突變,產生不正常的KIT受體所引起。 外科專科家輝醫生 解釋:「KIT受體分布在細胞表面,刺激一種稱為酪氨酸激酶的酵素。 如果c-kit基因發生突變,就會令酪氨酸激酶不正常地受到刺激,會刺激細胞不斷生長,形成腫瘤。 至於基因為何會發生突變,目前仍無確切原因。 亦因而令胃腸道基質瘤沒有方法預防。 較常於胃部發病. 胃部是基質腫瘤最常出現的部位,六、七成患者的腫瘤均在胃部發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