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9日 · 這份白皮書,是中銀人壽與952名中產或以上家庭的退休人士及照顧者進行定量研究調查,並為在職照顧者進行家訪作定質研究,希望可以深入了解香港長者的退休生活現況,以及長者與照顧者在養老和護老上的歷程、痛點和需求。

  2. 2024年4月19日 · 人生路漫長,當中總會有起伏,今次個案剛剛失去了丈夫,尚餘一歲女兒,為方便父母支援,出租目前尚欠390萬元按揭的自住物業,搬近父母,是否適當做法? 如何盤活現有資產?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本人4X歲剛喪偶,女兒只有一歲,希望可以幫我善用老公留下的積蓄帶大女兒。 我月入5萬5,這刻擁有現金700萬,40年樓港島東區400呎單位欠銀行$390萬,按揭25年,由於方便父母支援,出租$16500,搬去將軍澳$21000。 股票投資約$40萬,大部份坐艇如中人壽,本身加按了$200萬,原本是想再置一個三房,但現時單親買多一個物業能力有限,只能換樓。 $100萬收5-6%高息基金。 前路茫茫,請賜教幫助。 個案重點︰. 4X歲. 先生離世,女兒1歲. 擁物業. 有$700萬現金. 重點目標︰.

  3. 2021年9月26日 · 意思是,財富只可以由一名上一代傳給一名下一代,例如,爺爺一個人,把財富傳給一名孫子,不能同時傳給兩名或多名孫子。 張先生現時有一對孖女,而他夫妻兩人極度喜歡小朋友,也有計劃在英國安定下來,很大機會會再生一個弟弟給兩位小公主,所以要把這筆資金分成多少份財富傳承的儲蓄計劃呢? 兩份還是3份呢? 若果分開3份,萬一生下孖生弟弟,便不夠分了。 張先生覺得很難作出決定。 同時,也不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好像提早分身家似的,給他的感覺很不舒服,十分反感。 保單富彈性 可分拆轉給指定人. 筆者聽畢張先生陳述他的故事後,明白到一個重點。 不是這些財富傳承的理財工具不適合張先生,而是欠缺一個彈性。 故此,筆者提醒張先生,其實市場上有一種很特別的財富傳承功能的儲蓄計劃,值得張先生去考慮。

  4. 2024年4月8日 · 新加坡家庭輔導機構 Frolic for Life的理財教練和專家Michelle Howell表示,這些財務習慣往往在兒時潛移默化習得,會延續到以後的生活中。 基本理財習慣可以早在6至7歲就開始慢慢形成。

  5. 2020年9月17日 · 認可理財策劃師林昶恆(Alvin)指出,父母要求子女畀家用,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心態,其一是父母認為為子女供書教學多年,子女投身職場後應貢獻家庭;另一種心態就是幫子女儲錢。 對於家用的金額,林昶恆表示須視乎子女的收入而定。 假如月入8,000元,每月給2,000元家用就很多。 他表示,可把應屆畢業生的開支分為3部分,分別是個人開支、家用以及儲蓄。 若月入2萬元,時下畢業生個人開支約為1至1.5萬元,將6,000至8,000元用作家用,亦尚餘2,000至4,000元可用作儲蓄,情況尚算可以接受。 不過,假如當收入有所增加時,家人又要求要按比例增加家用,他則建議需要與家人商討一下家用問題。 與家人同住 畀家用屬責任. 他更指,如果與家人同住,其實給家用是一種責任,因為在家中居住及用膳亦涉及開支。

  6. 2024年4月13日 · Old Money與New Money是什麽? 美國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經濟學家Peter Earle解釋了「老錢(Old Money)」與「新錢(New Money)」的區別: Old Money︰ 這類富豪,其財富與個人/家庭的社會地位通常是繼承而來,即財富代代相傳的「名門貴族」。 New Money︰ 這類富豪通常是白手起家,其財富與個人/家庭的社會地位大都靠個人商業得到,亦是所謂的「新貴」。 「Old Money通常擁有世代積纍的財富,無論是長期持有的土地,還是某些名下的企業。 」 Earle表示,New Money大都出身於創業企業,擁抱新興產業,導致這一代人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纍財富。 專家:富有≠精英 有錢人很分化.

  7. 2024年2月28日 · 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9月發表數據顯示,當地住在父母家中的年輕人比例在過去20年來走高87% ; Pew Research數據指出,截至2021年,近四分一25至34歲美國成年人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居所中; 美國租樓平台RentCafe於2023年11月發表的調查亦指出,41%與家人同住的成年Z世代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會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生活至少兩年。 地產市場飆升. 加劇Z世代住房壓力. 美國地產平台HotPads早於2018年已 估算 : Z世代一生中將於經通脹調整後的租金花費為22.6萬美元; 較千禧世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生者)多出約24,000美元; 比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間出生者)多出77,000美元。 以下數據亦反映Z世代租樓困難驚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