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0日 · 2021年7月17日以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省 廣泛地區因極端暴雨引發了嚴重洪澇,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一連串次生災害,共引發河南省150個 縣 過千萬人受災,其中以 鄭州市 的傷亡與財產損失最為嚴重 [2] ,進而加劇 德爾塔毒株 主導的 2019冠狀病毒病 在河南多地的本土疫情 [3] [4] 。 這次災害的直接肇因是2021年7月河南地區的一系列被中國氣象學界稱為「『21·7』河南極端暴雨」的強降水天氣 [5] ,其中發生在 7月20日 的 河南省 鄭州市 的最知名的一場極端降水又被稱之為 「7·20」河南暴雨 [6] 。 鄭州國家站最大小時 雨量 達到了201.9毫米 [注 1] ,鄭州等19個國家級氣象站的雨量極值打破記錄 [13] 。

  2. 2021年7月20日 · 2021年7月17日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 广泛地区因极端暴雨引发了严重洪涝,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一连串次生灾害,共引发河南省150个 县 过千万人受灾,其中以 郑州市 的伤亡与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2] ,进而加剧 德尔塔毒株 主导的 2019冠状病毒病 ...

    • 背景
    • 事故經過
    • 搜救
    • 後續事件
    • 調查報告
    • 爭議

    2021年7月17日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漯河、開封、新鄉、鶴壁、安陽等地暴發的持續性強降水天氣引發的水災。鄭州最大小時雨量達到了201.9毫米,打破鄭州有氣象數據以來的紀錄,鄭州等19個氣象站突破建站以來日雨量極值。中國氣象局表示,發生暴雨的主要原因,為颱風煙花及副熱帶高壓源源不絕地引導大量水氣到陸地,並受到太行山等地形抬升的影響,在河南集結成雨,造成此次河南大量降雨形成洪災。 鄭州地鐵5號線開通於2019年5月,該線為環線,事發時為鄭州地鐵系統內最長暨最繁忙線路。事發路段(月季公園—沙口路—海灘寺)橫穿鄭州北站。鄭州北站號稱「亞洲第一編組站」,規模較大,線路穿越該站時隧道處於較深位置。該線車站區間隧道則呈現兩車站側高、中間低的地勢特點,列車出站下坡、進站上坡,有利於節能。 中華...

    2021年7月16日,鄭州開始遭遇暴雨。7月19日14時至20日14時,鄭州的平均降水量達到了253毫米。暴雨導致鄭州地鐵多處車站和隧道被淹,20日18時10分,鄭州地鐵全線網停運,下令全面疏散乘客。當時,鄭州地鐵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內的水深接近2米。 18時許,積水衝垮五龍口停車場出入場線擋水牆,進入5號線沙口路站和海灘寺站之間的行車隧道。與此同時,編號0501的列車在沙口路站和海灘寺站間的外圈方向隧道臨時停車,此時有乘客發現軌道已有積水;一段時間後,0501號列車試圖折返海灘寺站,過程中於隧道內低窪處被困,列車開始進水,車廂外積水高過車廂內,積水漫過乘客胸口,最高水位甚至到達乘客脖子。有乘客撥打了市長熱線,還有乘客開始錄製視頻遺囑,部分後車廂乘客在獲救前溺亡。工作人員一度試圖打開車門疏散乘...

    20日18時許,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列車被困的報警,在趕到現場後,通過搭建繩梯引導乘客離開。地鐵員工、應急救援隊、公安幹警、解放軍指戰員、義務救援隊等均參與現場救援。現場獲救者500餘人,其中1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部分人員失聯未能當場找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組織開展搜救排查、搶險排水,7月24日下午2時、25日上午6時30分,搜救者發現了兩具失聯乘客遺體,截至27日上午,搜救者未再發現有新的遺體。

    2021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印發緊急通知,要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要充分汲取近期發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訓,進一步調整完善應急預案,對超設計暴雨強度等非常規情況下採取停運列車,疏散乘客,關閉車站等應急措施。同時,做好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對接,加強對淹水、氣象災害等信息的收集。交通部特別強調,當發生淹水倒灌等突發事件時,應嚴格遵循《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管理辦法》要求,不具備安全運行條件的,應堅決停運。 鄭州人民醫院新進試工人員於逸飛於鄭州地鐵5號線嚴重淹水事故中被困,因為距離車廂出口較近,他較早得到救援。當走到地鐵出口,聽到後面大批市民呼救時,他決定返回。從當天傍晚到夜間,於逸飛連續進行了6個小時心肺復甦,救助了十幾個人。7月22日,鑑於於逸飛的事跡,鄭州人民醫院決定對他免除試用期,直接...

    2022年1月21日,國務院調查組公布《鄭州地區「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當中認定5號線亡人事件為「一起由極端暴雨引發嚴重城市淹水,澇水沖毀五龍口停車場擋水圍牆、灌入地鐵隧道,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和有關方面應對處置不力、行車指揮調度失誤,違規變更五龍口停車場設計、對擋水圍牆建設質量把關不嚴,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責任事件」。調查組認定的問題如下: 1. 應對處置不力。鄭州地鐵集團未及時採取預警響應行動,當天下午地鐵5號線多處進水時未引起高度重視,直到18:04列車已失去電力供應後才發布線網停運指令。18:37乘客疏散被迫中斷,但地鐵運營分公司在一小時後才向總公司值班處報告,延誤了救援時機。 2. 行車指揮調度失誤。澇水湧入地鐵隧道後,列車在海灘寺站被扣停車,但稍後又獲放行。水淹過軌面...

    停運過遲

    就輿論質疑鄭州地鐵停運過遲,鄭州地鐵集團安全部門主任回應稱:「對於市民而言,地鐵是惡劣天氣下回家的唯一希望。」他表示,地鐵部門的目標是盡量做到不停運,期間一直在組織抽排和圍堰,直到當天18時「實在撐不住了」;他還稱,是否停運由地鐵公司的運營分公司決定,但是也需要「通過運營公司上報交委和應急管理局」。《南方周末》記者採訪的一位不願具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省份地鐵運營部門從業者稱,暴雨情況下地鐵會有停止運行的機制,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且地鐵運營方可能沒有權力決定,需要向上級部門報請審批,因為「停運是個社會事件」。多維新聞網採訪的地鐵從業者認為,天災發生了,但人禍一定是主因。他認為,現場決策者不了解現場情況,處理不及時,自水漫入軌行區到求生無望,並非一時發生,有很多次機會進行處理,但決策者沒有把握。

    列車設計缺陷

    地鐵列車的逃生門通常設於列車兩頭的司機室,手動開啟後會有救生梯放下,地鐵工作人員可以引導乘客由此從軌道逃生。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地鐵列車都具備此項設計,但鄭州地鐵列車均未設置逃生門,自2012年鄭州地鐵1號線列車下線以來,這一列車設計即受到市民爭議。鄭州地鐵集團認為,不設置逃生門,而代之以隧道內設置的平行於軌道的疏散平台,令乘客在緊急情況時可以直接從列車車門疏散,「更加科學合理和人性化」。 據《中國經營報》,公共運輸研究者孟軼認為,鄭州地鐵列車缺乏逃生門是事件發生後救援困難的原因之一。孟軼稱,中國大陸的地鐵線路以隧道形式為主,疏散渠道越多,疏散速度越高。逃生門設計也可以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促進空氣流通、平衡內外水壓和水位,避免列車內乘客窒息。當洪水衝進隧道時,受浮力和沖刷的列車可能會將疏散平台擠壞;與此同時,列車也可能會脫軌,從而占用疏散平台空間,導致乘客無法及時逃生。其他不具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研究人士指,逃生門和疏散平台共同設置會起到更好的應急疏散效果。此外,鄭州地鐵5號線列車採用塞拉門設計,需要向外推出方能打開,在遇到隧道內高水位時,受到水壓作用的塞拉門不易打開。

    五龍口停車場周圍排水狀況

    據界面新聞報道,五龍口停車場及周邊區域發生積水並非偶然,十年前這裡已是知名的積水區,在經過治理後有所好轉。五龍口停車場磚砌圍牆基座的高度高於馬路對面五龍口明溝的入口,洪水到達這個區域時,正常情況下應首先漫入五龍口明溝排出,暴雨天氣下,過量的積水越過路基排入五龍口明溝,匯入賈魯河,最終流入淮河;但在此次暴雨來臨前,排水明溝上加上了數十米長的水泥蓋板,變成了暗河,導致泄洪不暢。

  3. 2022年1月21日,中國國務院審議通過《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 調查組認為該次事件中鄭州市委以及相關部門「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報告並有破獲地方機關遲報、瞞報死亡人數的問題,具體是鄭州市本級瞞報75人、縣級瞞報49人、鄉鎮(街道)瞞報15人 [1] [2] [3] 。 鄭州市基礎建設 [ 編輯] 市政建設理念爭議 [ 編輯] 香港電台 評論員 方原 認為,事件證明鄭州在市政建設理念存在不正確之處,導致以地鐵為標誌的通行系統充當城市排水系統,造成人財物損失慘重 [4] 。 海綿城市成效爭議 [ 編輯] 根據《 大河報 》在2018年的一篇報導,到2020年, 鄭州 將投入534.8億元建設「 海綿城市 」項目。

  4. 7月21日,说唱歌手“孩子王DrakSun”在微博晒了一张自己的捐款明细图,称“所有零钱都捐了,多少贡献点力量”,从图中可以看到,他向郑州红十字会捐款18000元。

  5. 7月26日,河南當地媒體人朱順忠在網上實名發文指,鄭州市委、市政府官員在本次水災的表現有目共睹,請黨中央、國務院考慮,是否需要給這座城市換帥;更重要的是,如此執政水平更不利於鄭州市接下來的搶險救災工作,「說不定還會鬧出大亂子」。

  6. 2023年5月,正值汶川大地震15週年,中國媒體發布世界各地的地震捐款排行榜,完全沒有提到中國境外捐款最多的香港,以及捐款數字名列前茅的台灣和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