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長者照顧技巧 相關

    廣告
  2. 照顧長者資料庫,網上配對程式,更輕鬆容易搜尋院舍資訊。費用全免! 提供照顧長者概況,院舍圖片、收費及雜費概覽,令您掌握院舍資訊。免費服務!

  3.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cpe.vtc.edu.hk

    課程類別多元化,包括多個幼兒教育及院舍主管培訓課程. 立即查詢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日 · 15個免費課程+健康測試. 撰文:謝德勤. 出版: 2024-05-03 06:00 更新:2024-05-03 15:27. 6. 香港人口老齡化是在所難免之事政府預計在2046年每三名港人至少有一位是長者雖然照顧長者將會是大家不得不學習的技能但這亦非易事近期就有照顧者接受訪問時坦言自己的照顧壓力大甚至要到精神科醫生求診。 「賽馬會流金頌護老有e道計劃正是透過提供免費自我健康篩檢和教學影片為照顧者和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員提供最詳盡照顧資訊減輕大眾的照顧壓力。 照顧並非易事. 「我媽媽74歲的時候遇上車禍而骨折,出院後她不能照顧自己,所以我照顧她超過10年。 我在照顧過程的壓力很大,更要看精神科醫生,最後逼於無奈下,唯有安排她到護老院。

  2. 2022年1月26日 · 1. 評估需求. 仔細的評估老人的狀況,了解需要幫助的程度是甚麼,並提供良好的照護服務。 2. 訴說和傾聽. 和老人在放鬆和和緩的情況下對話,傾聽和了解他們的需求,並也清楚地告知長輩關於照護的內容,他們會更願意接受幫助。 3. 詢問對方意見. 可以詢問長輩是否偏好哪些方式的照護,或是否希望由哪位家人來照顧他們。 當然他們的期望可能無法完全達成,但我們應該仍要細心聆聽老人的想法,並盡力做到。 4. 簡單的字句. 老人理解力通常較差,溝通時,請用簡單的字詞,避免複雜冗長的句子,讓長輩感到困惑和混淆。 5. 尋求家人協助. 若您無法說服長輩,不妨請家中其他人幫忙。 6. 別灰心. 可能老人一開始都不想談這種事,但請別灰心,隔一段時間後再試着跟長輩討論照護服務的事。

    • 一場車禍讓母親走向輕度認知障礙
    • 以「家人」看待失智者,協助正常生活
    • 正常過日子,就是比藥物控制更好的營養品
    • 協助規劃生活日程,減輕照顧者負擔
    •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但幾年前開始,莊宜芳發現媽媽會重複說一些已經說過的事情,即使身為精神科醫生,自己一開始也以為只是老化現象。直到2年前的一場車禍,雖未對母親身體造成太大傷害,老人家卻經常腰痠背痛,也因為身體不舒服,逐漸減少去公園運動。 同一年的幾個月後,母親在健檢中發現乳房有腫塊,確診為1期乳癌,順利切除休養期間,家人申請了長照服務,協助張羅晚餐、打掃家裏,這也讓母親一步步淡出廚房。 這1年來,媽媽的健忘狀況越來越嚴重,常重複問題,就連定期去看的醫生都忘了名字。經過一連串檢查之後,確認已處於輕度認知障礙的階段。 所謂「輕度認知障礙」,是指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一般人偶而忘記事情、講話到一半閃神,或是在注意力差的狀態下,對於較複雜對話或指引感到困難,這些都是隨着年紀會出現的「正常老化」。...

    莊宜芳說,現在已有一些方法可以早期偵測,一旦進入輕度認知障礙,當然希望及早介入,預防繼續惡化,讓病患至少可以維持穩定,不過也有1/3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會在5年內惡化為失智症。 目前全台逾65歲以上人口達390萬,失智人口約佔8%為31萬人,至於輕度認知障礙,則約佔15~20%、達70萬人。不同於許多重症患者罹病後會住進醫院或療養院,台灣的輕度認知障礙病患100%都在社區,即使是失智者,也有85%住在鄰里之中,「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社區裏生活。」 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當你親愛的家人有輕度認知障礙,甚至是已被判定失智,除了吃藥、看醫生,他們平常都在做些甚麼? 莊宜芳坦言,媽媽確診為輕度認知障礙後,作為主要照顧者的爸爸,不再把媽媽當成「家人」,而是當作「病人」對待,覺得:「這她不會啦!我來就...

    她分享Oops團隊所拍攝的影片。影片中的主角「阿公」是失智症患者,同時患柏金遜症,但持續服藥控制病情,而兩個可愛的小孫子,就是最好的陪伴員,幫着外婆一起照顧外公。 阿公不但每天自行騎車去外頭吃早餐、到公園找朋友聊天談政治,下午時還會準時接孫女下課。為了不讓阿公退化,兩個孫子有空就陪阿公下棋,身為職能治療師的媽媽也交代生活大小事盡量由阿公自己完成,包括泡茶、購物、騎腳踏車外出、做家事等。 「能讓阿公正常過日子,就是比藥物控制更好的營養品!」莊宜芳說,自己每次看到這段影片都充滿感動,因為身邊家人退化,更能感受除了吃藥、看醫生,能真正幫助他的場域是在社區、在家裏。 她從自身經驗,提出幾個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小技巧: 1.記得他/她是「家人」 2.常常對他/她微笑 3.紀錄每天要做的事 4.溝通說話時,...

    莊宜芳提醒,照顧者也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或許你會覺得必須24小時寸步不離,一切都需要你,但其實他/她的狀況沒這麼差,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需要適當的支持與鼓勵。另外,也要注意突發的改變,可能是身體問題的警訊,因為他/她可能無法清楚表達。 她感性說,很多照顧者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身上,讓自己負擔非常沉重,其實病患本身並非甚麼都不知道,也會覺得有些事情他們可以自己做,但常見照顧者做到無微不至,反而讓他越來越退化。 莊宜芳建議,照護者仍須保有自己的生活,並給被照護者一些規劃與訓練,來大幅降低負擔與壓力。她常告訴病人家屬,每個人的興趣、喜好、身體疾病都不同,最好的方式是依照個人特性與需求,安排一個適合他的客製化行程表,讓他每一天都有安排,可以按表操課。 也可以從被照護者過去的能力、興趣中尋找適合的活...

    銀髮健康|大腦40歲後將加速衰老 多吃五穀豆類10大食物助護腦 老人痴呆|五管齊下預防老年腦退化 除飲食、睡眠 這3點也重要 延伸閱讀: 馬志玲辭世享壽82歲/父親從金融強人變失智老人…元大馬維欣:希望爸爸再罵我一次也好,這些都回不去了 父罹思覺失調母失智,張曼娟「無力感像沙漏接不住」…獨力照顧雙親7年才懂:這樣就很好了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9月12日 · 1. 保持好奇心 善用科技改善生活. 長者一定是科技白痴不少長者掌握新科技的速度和年輕人一樣快更善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保持與親朋好友的聯繫更可緊貼時事掌握最新資訊做到心境年輕另一方面時代進步長者可發掘適合自己的樂齡科技提升晚年生活質素即使獨居長者也可得到完善照顧例如善用藥物辨識應用程式防遊走監察系統升舉扶抱工具等。 2. 追夢永無止境 自我掌握快樂主權. 年輕時用盡全力拼搏,或錯過不少追夢機會。 踏入晚年,隨著工作和家庭負擔減少,長者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實現曾經有過的夢想。 無論是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到心儀地方旅行、寫作、繪畫或嘗試其他創作,都能夠充實身心,換個角度體驗生活的歸屬感。 3. 建立專屬朋友圈 確立正向心態.

  5. 2024年5月8日 · 「以老護老」其實最不理想.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2024年1月政府統計處公布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2022年本港男性平均壽命達80.7歲女性則高達86.8歲長者越長壽需要被照顧的時間就越長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香港長者數目在過去50年由1971年的18萬人激增7.2倍至2021的145萬人如今長者數目佔全港人口的19.6%且60歲及以上居於家庭的長者有16.6%需要長期照顧。 可以預見,像文文一樣同時擁有長壽的祖父母、高齡的父母,將會是越來越常見的現象,所以「孫輩照顧者」的角色不應再被排除在外。 然而,香港社會對於「照顧者」的身份認知,主要仍然集中在被照顧者的「子女」或「伴侶」這兩方面,基本上不把「孫輩」視為照顧者。

  6. 2024年3月5日 · 根據社署資料和在2022年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的文件顯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提供以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針對區內60歲或以上的體弱長者包括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後建議適合接受社區照顧服務或院舍照顧服務的長者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復康運動和社交活動旨在協助他們保持最佳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並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安老然而社會福利部門多年來卻只重視數字增加忽略了服務質素和監管制度的重要性。 這導致服務供應遠遠追不上需求,體弱長者無法獲得優質的服務,生活質素無法改善。 最終,許多長者在「居家未能安老,到了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時就不斷受氣,終於去到日間護理中心也無法實現當初的理想」。

  7. 2023年11月13日 · + 23. 然而長者運動訓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運動經驗和目標來制定合適的計劃和方法不同年齡層長者所採用的訓練原則和技巧有很大的不同台灣賦優適能Will教練指出長者運動訓練可以根據目的性來區分成兩大類一為提高骨質密度和平衡感防止跌倒和骨折二是增強心肺能力預防和改善代謝適能及慢性病這類運動訓練都是針對長者常見的身體問題而設計的。 防跌、防骨鬆、防肌少 靠肌力訓練. 主要是肌力訓練和動作控制,Will教練解釋說,骨質密度會隨著年齡、荷爾蒙、飲食、運動等因素而變化。 如果骨質密度不足,就會導致骨鬆,增加跌倒後的骨折風險。 而影響骨質密度的重要因素就是身體負荷,即是身體所承受的重量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