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8日 · 無論有否血壓高,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有助穩定血壓水平,減低心臟病風險,以下是《Healthline》建議的11種降高血壓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8. 【鼻敏感經常發作點算好? 中醫教你穴位食療紓緩大法: 按此 】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節錄) 【原文: 降血壓不只西芹木耳 Healthline建議的11種降血壓食物 】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香港投資者有什麼特點? 中老年最活躍 邊類人投資風格較積極進取? 2024/05/24. 香港投資者有什麼特點? 中老年最活躍 邊類人投資風格較積極進取? 日本投資騙局|日本投資詐騙暴增 有公務員被騙100萬元、連退休計劃都泡湯. 2024/05/21.

  2. 2019年5月13日 · 針對高血壓,中醫常通過除濕化痰、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風等方法,施以白朮、茯苓、澤瀉等以促利尿,擴張血管;或利用丹參、川芎、三七等鬆弛血管,使血液流動通暢;或以鈎籐、天麻、石決明等鎮靜安神,調節神經傳遞,以達到協同或增強整體降壓 ...

  3. 2021年12月26日 · 陳醫生謂,從病人的回應知悉,他們感到最難達致是「三低一高零反式」(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及零反式脂肪)的生活習慣,初期半年會較能謹守遵從,之後會變得難維持。 「關注組綜合原因,第一類病人覺得已做心血管手術便一了百了,如下次血管再栓塞,再做一次手術疏通好了。 第二類患者是感到難以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病發後一直要維持三低一高零反式和做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知易行難。 另一值得關注是,受訪者對「三高」意識薄弱,不知道「三高」理想指標,根本難以有效控制病情。 陳醫生重申:要預防心血管病重來,第一項上血壓不超過140mmHg、下血壓不超過90mmHg,如上壓保持130mmHg下壓保持80mmHg更理想。 第二項血糖水平重點是糖化血紅素(HbA1c,能反映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理想數值是7%或以下。

    • 盡量選吃原型食物。Naidoo考慮膳食成份時,優先選用未經加工或盡量少加工的食物,亦即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她舉例指,蔬菜、漿果、未加工的穀物和豆類是纖維的重要來源,對於腸道健康和創造益生菌繁衍的環境很重要。
    • 廣泛享用五顏六色的食物。從深綠色的西蘭花和菠菜,到明亮的黃色胡蘿蔔和辣椒,Naidoo表示進食各種顏色的食物,可以確保多樣又穩定的營養供應,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和平靜清晰的思維至關重要。
    • 放大微量營養素攝取。Naidoo指出,複合維他命B、C、D和E,以及鈣、鎂、鐵和鋅等礦物質都是重要的微量營養素,有助減輕焦慮。缺鐵是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有機會造成貧血。
    • 優先考慮健康脂肪來源。Naidoo指出,人類大腦是由60%脂肪組成。因此,穩定供應健康脂肪是保持大腦健康和消除焦慮的其中一種最重要因素。橄欖油和酪梨油(即牛油果油)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促進良好的腸道和代謝健康,應用作主要食油兼主要脂肪攝取來源。
  4. 2022年9月12日 · 紅茶經過充分發酵,茶多酚可能會在發酵過程中被氧化成色素並失活,因此綠茶在抗氧化、改善血脂方面往往比紅茶更有效,進而對心血管更有效保護。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原文: CNN:日喝兩杯紅茶 對健康有裨益 (收費文章)】 恒指下一站多少? 美國CPI出爐怎部署? 即睇【開市追揸沽】 開市追揸沽. 【開市追揸沽】恒指下一站多少 美國CPI出爐怎部署?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

  5. 2021年11月14日 · 1. 飲酒害處多宜適量. 當飲酒過量,更會對心臟不好,膽固醇令人增加中風、患高血壓及癡肥的風險。 「酒精飲品中的乙醇為第一類致癌物質,會引發食道癌、肝癌及口腔癌。 不論是飲啤酒、葡萄酒或烈酒,若恒常飲用,即使分量很少,都會增加患癌風險。 另外,酒精會抑壓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長期攝取酒精會降低推理能力以及記憶力。 2. 切忌豪飲致酒精中毒. 暴飲,即俗稱「劈酒」,指在數個小時內一次過飲用60克或以上的純酒精,大約相等於5罐啤酒、餐酒或烈酒。 大量飲酒可導致酒精中毒甚至肝炎,嚴重會導致永久的肝硬化,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 【人為何會變老? 遺傳學家揭衰老可治療 逆轉年齡靠生活習慣: 按此 】 3. 飲一杯紅酒最健康. 謝詠瑩認為在芸芸酒類之中,紅酒最為健康。 「紅酒中的葡萄皮,抗氧化多酚含量較多。

  6. 2019年9月28日 · 中醫師話你知點食先健康. 近年茹素風氣愈吹愈盛,有人認為素食一定較自然和健康,是比肉食更好的飲食方式。 但其實選食材、如何煮都有技巧,中醫為大家一一解釋當中的要點。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茹素近20年,他指無論肉食、素食者都能吃得健康,無分哪種飲食方式特別好,只需多加留意。 現今世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鼻敏感、濕疹或食物過敏等問題也常見,陳醫師補充:「食素不代表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而是發病機率相對較小,定期或長期茹素可防止營養過剩的情況。 日常飲食要均衡,食材選擇也要小心。 於中醫角度看,每一種素食方式都需講求平調寒熱,以免因失衡而帶來身體問題。 陳醫師指食錯方法,或與體質不符,均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即使間中茹素,也要小心留意。 想健康先要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