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1日 · 詞中物從不變中捉緊遺憾——《青春告別式》. 【明報專訊】《青春告別式在2023年12月31日派台張敬軒選擇在除夕推出此歌呼應歌詞要在大除夕中將你抱緊狠狠倒數」。. 由10年前的《青春常駐》,到今天必須承認青春即將消逝,面對時光,我們又該抱 ...

  2. 2023年5月2日 · 青春就像作者的潛意識。 無論是〈寂寞的十七歲〉、〈金大奶奶〉、〈玉卿嫂〉皆呈現了白先勇少年時候所受的影響。 然而〈青春〉卻突破了以少年時的自己作為模仿角度,反之是把暗藏的欲望折射,透過老畫家對少年人展現身軀的描述,雙重顯示作者內心的掙扎與渴想,「當老畫家快爬到岩石頂的時候,他覺得心房劇烈的跳動起來,少年的每一個動作對他都變成了一重壓力,甚至少年臉上天真的笑容,也變成了一種誘惑,含了挑逗的敵意」。 這種對性向的複雜情愫,在白先勇的作品中多有發現。 【4】比讀主題相近的篇章,分析作品與作者的關係。 至於〈月夢〉寫主角吳醫生在月下做夢,夢見自己與少年親密。 夢裏的少年牽引着吳醫生的夢囈,「他不知不覺的把那個纖細的少年擁到了懷裏,一陣強烈的感覺,刺得他的胸口都發疼了。

  3. 2016年5月11日 · 18歲的蘇博文偶然發現自己色盲,做不了飛機師,卻在英國留學時駕着小型飛機,衝出雲霧,圓夢了。 蘇博文永遠停留在對追夢最狂熱的年紀,余鳳芝面對社會繼續成長。 她得知蘇博文在追夢的過程中過身,從他的故事重新得到力量,選擇帶着初衷生活下去。 拾回勇往直前的力量. 這類青春校園電影說故事的風格難免偏向積極正面,寄語觀眾珍惜青春。 主角脫離原本生活一天半天,做回中學生放飛機的結局雖屬意料中事,但電影也在角色面臨97回歸大時代下的私密校園回憶着墨,成功將平凡人過去的校園回憶,與當下生活衝擊帶來的失落感搬上銀幕。

  4. 2024年5月10日 · 我們終於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失去的歲月〉周國平. 賞析與體悟. 一、人類失去的不只是時間,也是過去的「我」 古人很早就藉江水發出光陰匆匆的感嘆。 孔子看到江水,喟然長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光陰如同流水,日夜流逝);蘇軾眼看赤壁江水,道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慨時間把千古風流人物建立的豐功偉績都洗刷淨盡。 可是周國平覺得,光陰並非流水,我們也不是佇立在河邊、定眼看着光陰流逝的人,其實我們也是河水的一部分,過去的我們與河水一同冲走了。

  5. 2016年9月30日 ·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爸與阿嬤開始在混亂時序裡,對抗時差。 漸漸發現,時差只是一個矇騙現狀的用語,更多時候,它的本質是失眠,一場蠢動的老化工程──粉碎生理作息,毀壞記憶修復。 (8) 阿嬤的記憶也開始出現了「時差」。 (9) 那天,阿嬤坐在輪椅上被爸推來神經內科就診。 醫師出了幾道題問她,類型有是非判斷、人時地指認、長短程記憶、摘要歸納、與簡易計算等。 才赫然知道,跌跤以後的近程記憶,阿嬤全都忘了,有些新舊記憶甚至交錯,時空對位。 醫師說,她開始有癡呆,「人時地」中,因為「時」始終維持變動,因此失智老人將先失去時光相聯的記憶,接著是「地」,然後才是「人」。 (10) 此後,爸開始在阿嬤耳旁教導記憶,也溫習記憶。 你幾歲? 幾個孩子? 叫什麼名? 住哪? 午餐吃了嗎? 早餐吃什麼? 是誰?

  6. 1 天前 · 想跟你說:很重視你,很愛你,你絕不孤獨。希望能了解你的困難,如需要輔導可以和詳談,歡迎你來找會陪伴你。事件二: 的好友成績優異,他每當考試便會很緊張,上一次考試成績稍有退步,他便說不想身邊人失望,比以往更勤力溫書。

  7. 4 天前 · 余香凝說:「邊度有工開咪做囉,今次劇本好好,好吸引,算是第一次主演,對上一次已經是《暖男爸爸》。其實演母親角色已10次以上,未結婚演了8次,生完又演,冇所謂,現實已經是媽媽,不怕被定型,不過也可找演些青春少艾角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