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南韓當局最新估計,今年參與國指相關ELS的散戶的損失可能達到5.8萬億圜(約42億美元/約330.6億港元); 逾兩成 受影響族群年齡在 65歲或以上 ; 當局調查發現,銀行及金融機構在銷售過程中迴避談及高風險,只強調高回報,甚至以做定期作招徠;

  2. 2021年4月8日 · 該名男網民在討論區發文,指自己起初買入認購期權,初嚐投資甜頭,之後就轉炒末日Call,但隔日撞正科技股回調,損失10多萬元。 不過,該名網民沒有因而停手,反而「唔信邪」再買入末日Put,但係可惜平手又無離場,仲想賺多幾蚊,最後貪字變個貧,又蝕多10多萬元。 當時他為了止蝕更沽出正股,最後埋單計數合共損失36萬元。 該名網民沒有告知家人蝕錢一事,現在只打算儲錢慢慢還錢給家人,炒股輸錢令他結婚夢碎,更慨嘆「呢家嚟緊兩年都係還債……」。 自從輸錢後,坦言晚晚瞓唔安坐唔樂又好內疚,仲話決心唔再玩期權,希望可以買正股投資減輕負擔,更向網民尋求建議。 你又點睇? 炒期權輸咗30多萬 網民點睇? 點擊圖片放大. +4. 善用期權 可作對冲之用.

  3. 2020年12月18日 · 娛樂圈「暖爸」黎諾懿不時在社交網站分享與兒子的生活點滴,身為一家之主,他除了以演藝活動賺取收入外,亦有投資昐為財富增值。 黎諾懿曾因投資股票而損失近百萬元,但損手經歷未令他氣餒,讓他明白「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更轉化成日後深入了解和認識各種投資產品的動力,實行「先求知再投資」。 從不借貸不拖卡數 重視儲錢習慣. 黎諾懿重視儲蓄習慣,或與他的成長過程有關。 黎諾懿出身於基層家庭,父親因病逝世後,母親獨力撫養3個兒子長大,曾因經濟問題而申領綜援,令他了解儲蓄的重要。 他不諱言錢非常重要,但他奉行「應使則使」原則,既不會胡亂揮霍,也不會過份節儉地生活,亦不主張先使未來錢,「(我)沒有拖欠過(信用)卡數……可能你現在問我如何借錢,我也不知如何借,我沒有借過錢。 炒股損手 反思「輸錢皆因贏錢起」

  4. 2023年12月21日 · 分享: 「想做家人的英雄」 丈夫隱瞞406萬債務 3分之1為信用卡與個貸. 你多多少少總會存過私房錢,對吧? 人們向伴侶隱瞞財務的情況並不少見——但隱瞞52萬美元(約406萬元),那可是相當少見。 據CNBC,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Cassandr得知丈夫Aldo向自己隱瞞了52萬美元的巨額債務,其中有近三分之一還是信用卡與個貸。 Aldo表示,他只是想讓妻子免受財務壓力。 而妻子沒有參與到財務規劃中,卻使得情況越來越糟,最後傷害了整個家庭。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也在處理伴侶財務問題上有過迷茫,文末有3條建議也許值得你參考。 過度超前消費「富人」變「負人」 實際上,這對夫婦的收入並不算少,甚至可以説是殷實。

  5. 2018年10月9日 ·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頻曝光的單文柔也擠身本港五大KOL。 以本港十大KOL計,你又識得幾多個?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6. 2020年9月21日 · TVB節目我要做業主昨晚20日播出最後一集找來屯門屋邨出身的林子善分享他多年來5度置業的故事。 子善坦言,當中兩次置業是「被置業」,幸好他平時勤奮節儉,才能夠負擔起買樓的開支。 父母為人大方且不懂守財 成理財反面教材. 現年38歲的林子善,早於16歲參演電影《喜劇之王》而正式入行。 自小住在屯門屋邨的他,年輕時每天只得300元收入,從沒想過自己能夠上車買樓。 他笑言,父母不重視金錢,也沒積極地守財,因而成為子善在理財方面的「反面教材」。 父母信佛,他們總覺得只要做好事,上天就會給好路你走。 所以不用儲錢,今日花光、明日再來。 初次置業後「落車」 再被母親「逼上車」 林子善初次置業,是在10多年前與哥哥合資,一家四口由屋邨搬到私人物業。

  7. 2020年6月1日 ·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Ryan的 頻道 每周吸引逾50萬人次觀看,他也在其個人網站 InvestingSimple.com 評論AI理財顧問、綫上投資服務等理財產品。 他指,去年他靠YouTube頻道和網站賺了約50萬美元(約388萬港元)。 Ryan Scribner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討論理財知識。 千禧世代習慣在網絡學習理財知識. Ryan的走紅,突顯很多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間出生)正透過社交媒體來增加金融知識。 網絡媒體研究機構MarketCast去年底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千禧世代中大約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有意投資,但不知從何下手。 對這些潛在投資者來說,在網絡上學習金融知識更自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