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一般主要症狀表現為上肢麻木、背肩部疼痛,勞累或受寒後易誘發疼痛,患者會感到上肢沈重、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常見於頸椎間盤退化或因為椎骨長期移位令椎間盤軟骨受壓。 交感型:交感型則以視力不清、胸悶、頭暈等類似心臟病症狀,有可能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交感神經而引致。
      www.brainandspine.com.hk/zh-hant/脊/頸椎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3月13日 · 從臨床上來看,頸椎病往往多發於第4、第5節,患者可能出現手肩膀痛等症狀,這類頸椎較易引起患者的重視,去醫院就診時也較容易被檢查出來。

    • 頸型頸椎病(亦稱落枕型)通常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保健最有利時機。痠痛感以頸後部位為主,致頸後易於疲勞,在過度疲勞、風寒、枕頭或臥姿不適時時常發生落枕症狀。
    • 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便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錯位,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以頭、頸、肩、臂、指疼痛為主的症候群。
    • 椎動脈型頸椎病。會造成血流障礙,腦供血不足,易造成眩暈、頭痛、猝倒、視力障礙等臨床症狀。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有眩暈、噁心、嘔吐、耳鳴、重聽、眼部痙攣等症狀,且發病與頭頸活動有關。
    • 交感型頸椎病。常伴肩頸疼痛、手臂麻、或眩暈、頭昏、頭痛等症狀。由於在頸椎病的各種病理變化中,均會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即會出現相應症候群。
  3. 2023年6月30日 · 頸型頸椎病又稱落枕型頸椎病,會有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肌肉韌帶、肌腱等部位的發炎問題。 常見病徵有後頸痠痛、脹痛、容易疲勞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

    • 什麼是頸椎壓迫?
    • 頸椎壓迫的5大類型與症狀?
    • 頸椎壓迫一定要開刀嗎?
    • 頸椎壓迫的治療?
    • 頸椎如何保養?

    頸椎是由七塊頸椎骨組成,承擔頭部重量,協助頭部可以各個方向靈活的轉動。但隨著退化與文明疾病,頸椎越來越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病變症狀,頸椎壓迫引起的疾病又稱頸椎症候群。頸椎退化中以第四、五、六節頸椎最常見。由於神經壓迫的症狀是慢慢出現,患者通常不自覺,等到步態不穩、手部靈活度下降、全身緊繃、便秘、解尿困難時才來就醫,這時通常恢復緩慢且不完全,甚至不會恢復,所以必須要非常注意頸椎疼痛引起的症狀。

    頸型:頸部長期保持同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關節損傷,患者症狀多為頸部易疲勞、頸部疼痛、肩頸痠痛、肩頸僵硬,部分患者會伴隨著頭痛。
    神經根型:由頸椎退化引起,因為頸椎部位病變而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患者的手臂與手指經常會感到麻木與疼痛。在所有的頸椎疼痛中佔比最大。

    治療可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來說除非短時間內症狀加劇或有中樞脊髓病變,與磁振造影檢查出相對應的病灶,否則還是會先進行保守治療。根據醫學研究,無論沒有治療或是接受保守治療,40~90%的病人會痊癒,但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復發。

    藥物治療:可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物與肌肉鬆弛劑,緩解頸部不適與放鬆肌肉。
    物理治療:緩解疼痛症狀及維持頸椎功能。每週2~3次需持續進行6~8週。
    頸椎牽引治療:緩解椎間盤壓力,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的壓迫,使頭頸部恢復生理曲線狀態。
    藥物注射:類固醇注射或是增生療法治療。

    調整生活習慣 1. 工作時電腦螢幕上緣應在視線高度,距離眼睛50-70cm。 2. 睡眠平躺時,放鬆,可在膝下墊枕頭。側躺時,兩膝彎曲,頸部與脊椎成自然的直線,可在膝下墊枕頭。 3. 減少低頭頸椎彎曲時間,不在床上看書、手機。 頸椎壓迫復健的運動與肌力訓練 1. 收下巴運動 ​手指放在下巴,做輕微擠雙下巴動作,維持10秒休息5秒。此動作可循環10次,一天可做30次。 1. 上斜方肌放鬆 單手放在頭的對側,耳朵靠近同側肩膀,手輕輕向下動作,維持20秒,可反覆3次。 1. 下斜方肌訓練 雙手貼牆做出投降之姿(呈Y字形),沿牆面抬升至高點後向下(呈W字形),過程中手不離牆面來回15下,一天可做3組。 作者 : 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1.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2.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

  4. 主訴疼痛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

  5. 2019年12月15日 · 其實頸椎病有一個很方便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把手舉起來,做類似投降的動作,身體就會特別舒服,這個檢測方法尤其適用於睡姿。如果睡醒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手老是舉高高(如下圖),那你得了頸椎病的機會就大大的增加了。

  6. 2020年3月28日 · 頸椎病的發生是因為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頸椎部損傷等原因,導致脊椎、交感神經、血管損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綜合症。 頸椎病症狀複雜多樣,受牽連部位乃至頭頂、足部、皮膚、內臟都會有異常的症狀。 幾乎什麼毛病都與頸椎病有關,頸椎病可分為以下6大類: 延伸閱讀: 【肌肉酸痛】動1天痛3天? 運動後肌肉酸痛 4個有效快速紓緩方法. 一、頸型頸椎病. 症狀:頸部痠痛、痲痹、肌肉僵硬緊繃、頸部活動受限。 發生年齡以青壯年為多,有些會在45歲作用首次發病,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保健最的黃金時期。 痠痛感以頸後部位為主,頸後容易疲勞,在過度疲勞、受寒、枕頭或臥姿不當時,常發生落枕症狀。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症狀:上肢痠痛、痲痹、感覺喪失、肌肉無力或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