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广义 的说,系指能生活在 盐度 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 鱼类 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 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度过的鱼类。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 脊椎动物 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中文名. 淡水鱼. 界. 动物界. 种. 一千零五十种. 构 造. 鱼鳍等. 目录. 1 简述. 2 分类. 3 构造. 4 体色. 5 器官. 6 食物. 7 生长习性. 8 游泳方式. 9 繁殖.

  2.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别名黄颊鱼、黄鲿鱼、黄扬等,隶属于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底层鱼类。黄颡鱼体长180~250mm。头大平扁,吻圆钝,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眼侧上位。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颌须2对。体光滑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尾鳍分叉。体青黄色,大 ...

    • 概览
    • 形态特征
    • 生活习性
    • 分布范围
    • 繁殖方式
    • 养殖技术
    • 保护现状
    • 主要价值
    • 动物文化

    [guì]

    辐鳍鱼纲动物

    鳜,是鲈形目鮨科鳜属的中型鱼类 [11]。鳜的体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眼大,头尖,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状突出;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腹部灰白;鳞圆形细小;背鳍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尾鳍截形 [12]。

    鳜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在松花江、鸭绿江等水域的上游均有分布,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鳜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有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 [13]。鳜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或虾类为食 [14]。鳜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7月上旬,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环境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漂流孵化 [15]。

    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胸鳍15~16;腹鳍Ⅰ-5。侧线鳞120~140。鳃耙7~8。幽门盲囊142~420。

    体长为体高2.2~3.1倍,为头长2.3~3.0倍。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5.7~7.1倍,为眼间隔6.6~7.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2倍。

    体高,侧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头中大。吻尖突,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略大于眼间隔。口大,端位,斜裂。口大而能伸缩 [12]。具一辅上颌骨。上颌骨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方,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两颌前部数齿扩大或犬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鳃盖后缘有2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棒状,上有细齿。

    头、体被小圆鳞,吻部和眼间无鳞。侧线完全,伸达尾鳍基。背鳍连续,始于胸鳍基上方,鳍棘部为鳍条部基底长2.1~2.3倍。臀鳍始于背鳍最后鳍条下方。腹鳍胸位,始于胸鳍基下方。胸鳍和尾鳍圆形, [2]或尾鳍截形 [12]。

    体背侧棕黄色,腹部圆 [12],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鳞圆形细小 [12]。腹面白色。体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斑块和斑点。自吻端经眼至背鳍第至第三鳍棘基底有1条黑褐色斜纹,在第六至第八鳍棘下方有1条垂直宽纹。背侧背鳍基底有4~5个斑块。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色点斑。胸鳍和腹鳍浅色。 [2]背鳍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 [12];

    雌雄鉴别:鳜的雌雄个体有较明显的特征,可常年加以鉴别。雌鱼下颌前端呈圆弧形,超过上颌不多,在肛门后的白色圆柱状生殖突上,有生殖和泄尿两个孔;雄鱼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许多,在肛门后的白色圆柱状生殖器上,有一个呈圆形的泄殖孔。

    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不喜欢作长距离的徊游和迁移,不喜群居。生活的适宜水温15~32℃。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达到水温35℃时,鳜鱼的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这与一般的鱼类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结果,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最适水温时,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这说明鳜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

    鳜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终生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仔幼鱼阶段即食其他鱼苗,200毫米时主要捕食鳑鲏、似鲚等小型鱼类和虾类,也食蝌蚪和小蛙;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摄食鲤、鲫等鱼类。 [4]鳜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 [13]。

    鳜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 [5-6],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在松花江、鸭绿江等水域的上游均有分布 [13]。

    鳜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7月上旬,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环境中产卵,受精卵随水漂流孵化 [15]。中国长江流域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华南地区为每年4~8月份,黑龙江流域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自然条件下,鳜鱼产卵场通常在有一定流速的湖泊进水处和有风浪拍击的岸滩,在雨后涨水的夜晚产卵活动最盛。鄱阳湖的鳜鱼产卵场分布在湖口与星子之间的沿岸区,产卵场水深1~2米,流速0.6~0.8米/秒,水底沙质,水温约23℃。产卵前,鳜鱼亲鱼表现出集群的特性,产卵时,性成熟的鳜鱼成对地在水面游动追逐,然后在水体下层分批产卵及排精。

    鳜通常雄鱼1~2龄,雌鱼2~3龄性成熟,成熟最小型雄鱼为190毫米,160克,雌鱼为200毫米,160克。鳜的怀卵量与年龄和个体大小有关,一般2~3龄的鳜鱼怀卵量,固城湖5.3~32万粒,洪泽湖5.6~62.1万粒,洪湖2.8~21.4万粒,黑龙江5.5~46.9万粒。成熟雌鳜卵巢以Ⅲ期越冬,一直持续到4月份转入Ⅳ期。梁子湖的鳜鱼,各月平均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是0.8~9.3,在4月和5月份里,卵巢已发育到Ⅳ期或Ⅳ期末,此时成熟系数最高达12.5。6~7月份是鳜鱼产卵盛期,成熟系数显著下降,约为3.0左右。从8月到11月,鳜处在产卵后的育肥期,卵巢由Ⅵ~Ⅱ期发育到Ⅲ期,其成熟系数为0.9~4.3。黑龙江鳜产卵期间性腺发育的成熟系数,雌鱼为3.23~11.2,平均5.58±1.93,产卵后的成熟系数为0.87~2.32,平均1.60;雄鱼在产卵期的成熟系数为1.71~2.69,平均为2.12±0.38,繁殖后的成熟系数降为0.71。

    鳜人工繁殖,要选择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亲鱼。因研究者的条件不一样,选择亲鱼的规格和年龄不尽相同,但一般要求雌鱼2龄以上,体重1~3千克,雄鱼2龄,体重0.75~2千克。用作人工催产的成熟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轻压腹部松软而富有弹性,腹中线下凹,生殖孔松弛,抬高尾部可见卵巢轮廓前移。用挖卵器缓慢插入生殖孔,挖出少许卵粒,用透明液浸泡2~3分钟后,可清楚地看到白色的卵核。如有的卵核已偏位,则表明性腺发育到Ⅳ期中至Ⅳ期末,此时催产可获得较高的催产率。成熟的雄鱼,生殖孔周围呈微红色,轻压腹部有较浓的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鳜鱼受精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具弱粘性,直径1.2~1.4毫米,属端黄卵,卵内有一个直径为0.43~0.55毫米的大油球,有的还有数个直径约为0.1毫米的小油球。卵吸水后膨胀,卵周隙扩大,胀到最大时,卵径可达1.7~2.3毫米。受精卵比重略大于水,在静水状态时下沉,流水中则呈漂浮状态,卵膜透明,具弹性。

    鳜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与其它硬骨鱼类相似,为盘状卵裂,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6个阶段。郑闽泉等。在水温20~25.5℃的条件观察了鳜鱼胚胎发育6个阶段的主要生物学特征。①受精卵。受精后40分钟,卵内的原生质向动物极移动、集中,逐渐在卵黄表面形成隆起的胚盘。②卵裂阶段。在受精后1小时,在胚盘顶部中央产生一裂痕并逐渐加深形成分裂沟,随着分裂沟向两侧伸展,加深,把胚盘一分为二,形成大小相似的2个分裂球,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1小时20分钟,在胚盘两细胞中央又出现一条与第一条卵裂相垂直的分裂沟,形成4个大小相似的分裂球,进4细胞期;受精后1小时40分钟,进行第三次卵裂,出现了位于第一次分裂沟两侧并与之平行的两条分裂沟,将胚盘分裂为8个细胞,共两排,每排4个,为8细胞期;受精后2小时,完成了第四次卵裂,出现两条与第二次卵裂平行的分裂沟,分别将每排的4个细胞切割,结果形成16个细胞,呈方形排列;受精后2小时25分钟,胚盘出现4条与第三次卵裂平行的分裂沟,完成了第五次卵裂,形成32个细胞,此时的细胞大小已不一致,排列也不整齐;受精后3小时55分钟,随着卵裂次数增加和卵裂速度加快,胚盘上细胞愈分愈小,呈多层不规划排列,进入多细胞期。③囊胚期。受精后5小时5分钟,由于卵裂不断进行,分裂细胞变得更小,进入囊胚早期,这时许多分裂细胞在原胚盘处堆集成高帽状突起的囊胚,其高度约为卵径的1/4;受精后6小时45分钟,细胞继续分裂,其界线模糊不清,胚层向下方的植物极方向扩展,使胚层高度下降,仅为卵径的1/6左右,呈扁平低帽状覆盖在卵黄上。④原肠胚阶段。受精后8小时45分钟,胚盘向植物极下包、扩展,当下包达卵径1/4~1/3左右时,隐约可见胚环,进入原肠早期;受精后11小时,胚层不断下包、内卷,当下包达卵径的1/2~3/5时,胚环明显,胚盾出现,为原肠中期;受精后12小时45分钟,胚层下包达3/5~3/4,由于细胞内卷、集中、伸展的结果,使胚盾不断延长而出现胚体的雏形,进入原肠晚期。⑤神经胚阶段。受精后14小时30分钟,胚层下包达卵径的5/6左右,植物极的卵黄大部分被包围,仅末端一小部分外露,形成卵黄栓,此时胚盾背部中央出现神经沟,胚盾的前端稍膨大,以后将形成卵泡。受精后15小时40分钟,卵黄已被全部包围,胚孔闭全,下包结束,胚体凸起在卵黄球表面,但体节尚未出现。⑥器官形成至孵化阶段。受精后17小时10分钟,在胚体中部附近出现1~2对体节;受精后18小时35分钟,胚体头部两侧出膨大的眼囊原基,体节数约4~5对;受精后20小时15分钟,眼囊清晰可见,体节6~8对;受精后21小时45分钟,尾芽出现,体节10~12对;受精后23小时50分钟,眼囊内陷成眼杯,耳囊呈小泡状,尾芽进一步突出,体节达4~17对;受精后26小时15分钟,尾部伸长,与卵黄囊游离,胚体中、后端偶尔出现微弱的肌肉伸缩,嗅囊具雏形,体节18~22对;受精后29小时45分钟,在耳囊下方卵黄囊与头部交汇处形成围心腔,心脏开始微弱搏动,眼囊中出现晶体;受精后32小时30分钟,尾部扭动次数增多,心率加快,脑部已经分化,整个胚胎可作间歇性地扭动,体节达25对左右;受精后35小时45分钟,耳囊中有耳石形成,心跳加快,心率达100次/分钟左右,可见血液流动;受精后38小时30分钟,居维尔氏管增大,心率达150次/分钟左右,胚体扭动频繁;受精后43小时30分钟,尾部进一步伸长,心率更快,身体血液循环明显,胚体不断扭动,开始进入孵化前期,此时胚体的眼、耳、嗅窝等感觉器官陆续形成;受精后48小时,胚体剧烈扭动,卵膜逐渐变薄,弹性减弱,仔鱼陆续脱膜孵出,其中多数仔鱼是通过强烈的翻滚、扭动,以头部或身体前半部挣脱卵膜而孵出,也有少数个体是以尾部先破膜而出。

    •池塘要求

    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

    条件: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的池塘。面积(1.5~5)×亩为宜,池深2.0~2.5米,池四周圈挖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进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并配置增氧机。

    水质: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毫克/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饵料鱼的培育

    品种:从鳜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鲢、鳙、鲮等品种。

    放养密度及放养面积:饵料鱼苗的放养密度为50~80万尾/亩,饵料鱼池面积为(5~10)×亩。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无危(LC)。

    营养价值

    鳜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也深受现代消费者欢迎,是上等淡水食用鱼类之一。 [4]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需要的八种氨基酸,是老人和小孩理想的保健食品 [17]。

    药用价值

    鳜在药用价值方面,有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等功效 [16]。

    2021年,宝应鳜鱼成为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

    中国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鳜,而且鳜还是“三花五罗”中名贵的鱼类之一

  3. 鳑鲏主要栖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底层,偏好静水体和水草茂盛的环境。主要栖息在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喜静水体以及水草茂盛的环境。 [1] [6] 繁殖期,雄性鳑鲏体色变得格外艳丽,雌性鳑鲏输卵管伸长。 鳑鲏有将卵产入河蚌鳃中的习性,这样可以通过河蚌的保护 ...

  4. 鲤,是鲤形目鲤科鲤属淡水鱼类。体长形,侧扁;腹部圆,头较小;体背灰黑或黄褐色,体侧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基部微黑,尾鳍下叶红色,偶鳍和臀鳍淡红色,但色彩常因栖息水体不同而有变异。鲤因其鳞有“十”字文理,故名。“鲤”为“利”的谐音,故称鲤鱼为“元宝鱼”。鲤 ...

  5. 月鳢是鲈形目鳢科月鳢属鱼类,又称七星鱼、山花鱼、山斑鱼、张公鱼等。头大而宽扁;吻短而圆钝,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过上唇;鳞较大;背鳍和臀鳍基部长,胸鳍和尾鳍均为圆形,无腹鳍;体缘黑色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后头侧有两条黑色纵带;体侧有7-9条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横带 ...

  6.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