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23日 · 台灣的繪本風氣特別濃烈,到台灣的書店逛逛都不難發現形形色色的,由本土插畫師出版的繪本、遊記、日記、手帳設計等產品。 就算是唱片店或雜誌店,店員都喜歡在小型卡紙上,寫下有趣的漫畫字體,繪畫一點生動的漫畫,附貼在產品之上,作為 ...

  2. 2017年7月18日 · 首頁簡介作者. 香港電影未死! ──簡論香港電影專才的跨國滲透與文化互動. 搜尋. Google. 在經年的香港電影流變裏,八、九十年代所云的「港產片」早已消聲匿跡。 隨著2003年因中國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而來的「合拍片」討論,幾乎主導了香港電影發展的想像與論述;電影人與學界的討論,對香港電影日漸放下「香港性(Hongkongness)」及既有作法、類型及風格,無不表示隱憂;跳出「合拍」思維之外,似乎就難為香港電影重構其他可能性。 其實除了中港合拍外,這些可能性還可以包括香港與海外的「跨國性」互動關係,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電影專才,在相異電影製作文化下的互動便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

  3. 2018年6月29日 · Google. 看聖誕檔期排出的影片陣容,真使人替港產片擔心。 跟風搶拍的古裝武俠片早已開到荼薇,但以大製作、大卡士作號召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竟然兒戲粗劣到這個地步,觀眾不甘受騙紛紛敬港片而遠之,真是再合理也沒有的事。 去年永盛與王晶改編金庸的《鹿鼎記》和古龍的《絕代雙驕》,儘管媚俗綽頭層出不窮,但刪削改編方面下過一番心思,起碼做到可以自圓其説。 豈料《倚天屠龍記》竟然依書直拍,流水賬般以對白和旁白交代劇情,莫名其妙引人發笑,拍攝亦簡陋粗疏得使人難以置信,趣味之低級色情更是不在話下。 相形之下,同是李連杰與王晶合作的《黃飛鴻鐵雞鬥蜈蚣》還要可觀得多,我們當時仍然表示失望,真可謂不識好歹了。

  4. 2018年6月29日 · 半傳奇 半兒戲. 《一代梟雄之三支旗》卻是另一個極端,在某程度上可説把梟雄片當初賴以成立的公式瑣碎化(Trivialize)了。 影片在半傳奇半兒戲之餘,最驚人的是將時代背景任意的割裂和拼貼,例如把七十年代流行的時代曲及台灣歌星放進五十年代的時空。 又如一九五六年右派策動的雙十暴動,竟然用上了六七年左派暴動的新聞紀錄片段;更甚者是借主角陳子超(呂良偉)之口,説煽動群眾鬧事的頭頭其實只是黑社會分子,黨派鬥爭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烟幕—從而把事件徹底非政治少化了。 事實上,影片由五二年至五七年的背景完全可有可無,一來並不講究細節風俗符合史實,二來排除了七三年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警探貪污遂自始至終都變得理所當然,甚至是稀鬆平常不過的一種生活方式。

  5. 2017年6月22日 · 漫畫改編潮.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漫畫作品改編電影可以說是日本電影一個重要的故事來源,而日本的漫畫也比只是超級英雄一枝獨秀的美國漫畫豐富,於是可以有很多改編的空間。 除了曾經大量出現的動作片(如《斬虎屠龍劍》、《修羅雪姬》等),青春片(安達充、高橋留美子等的作品),也偶有更多層次,更深刻的作品被改編,像浦澤直樹原著、堤幸彥導演的《20世紀少年》三部曲,甚至韓國電影《原罪犯》,同樣改編自日本漫畫…… 在眾多日本漫畫家之中,岩明均算是近年活躍的知性派作者。 他在《寄生獸》大紅之後,創作的方向轉為歷史題材,先是古羅馬,再來古希臘,出場人物由阿基米德到阿里士多德、阿歷山大大帝都有,基本上是漫畫形式的歷史小說。

  6. 2015年6月26日 · 首頁簡介作者. 行運一條龍:草根周星馳往哪裡去了? 搜尋. Google. 《行運一條龍》中周星馳的表現,或許又是其演藝生涯屢創新低的「里程碑」。 他將「何鑫淼」這個來自電視劇集《他來自江湖》的經典角色重現江湖,從創作角度上看,其實一點也不新鮮;其蛋撻王子形象,也明顯脫胎自前作《破壞之王》(1994)的外賣仔角色。 當然他自《食神》(1996)開始,已為自己貫徹執行了一條奸角笑匠路線,跟《破壞之王》中仍是傻頭傻腦的戇直不可同日而語。 周星馳所刻意營造的笑料完全建基於別人的痛苦上,無疑跟另一位笑匠許冠文過去飾演的刻薄老闆形象相近。 但許的電影仍堅持著一種傳統的善惡循環價值觀,惡老闆總在最後一刻痛改前非,站在打工仔一邊同仇敵愾共度難關,這是許電影中最珍貴的地方,難得保持一種自省空間。

  7. 2015年6月26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新戀愛世紀:人算不如天算. 搜尋. Google. 本片構思大概受了前年叫座兼得獎的《甜蜜蜜》若干啟發,因為《甜蜜蜜》的張曼玉同樣認為和窮小子黎明之戀沒有前途,後來跟了黑幫曾志偉,同樣在再次選擇黎明之時因為黑幫首領有難不忍離開他,輾輾轉轉,一對舊情人又在異國(紐約)巧遇。 這新作的故事其實有新的演變,可惜超乎現實,變成風流「財子」在幾個女人間兜兜轉轉的俗套,又和黑幫情敵鬥法,遠遠不及《甜蜜蜜》抓住兩個大陸移民十年前後的真情實感。 其後更脫離了1997後一年來香港及亞洲經濟風暴的迫切實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