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根據香港天文臺的觀測資料,至截稿前,30天內全球規模5.0以上的地震共計207起,光臺灣就占了52起。 從過去紀錄來看,全球每年會發生約2,000次規模5.0以上地震,以及200次6.0以上地震,只是因為深度與發生地點等原因,並不一定會造成災害。

  2. 2020年5月1日 · 一、颱風. 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颱風路過頻頻,雖然為臺灣帶來巨大雨量,一年雨量約有5成來自颱風。 但根據產險公會資料統計,過去十年臺灣因為颱風所承受的經濟損失,也讓經濟遭受很大衝擊,侵臺颱風每年都會來到,幾乎是無法避免,重要的是我們為自己規劃避險的保障到底夠不夠? 二、梅雨季(豪雨事件) 臺灣的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與颱風季,梅雨季約占一年雨量的2成。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長年研究,自二 年開始氣候開始變化,過往梅雨季為期三十天左右,如今縮短至二十~二十五天,但總雨量不變,也就是說單日雨量變大,沖刷的力量增強,梅雨季導致災害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做好防洪設施與風險管理,並安排足夠的保險保障,成為降低損失的重要關鍵。 三、地震.

  3. 2018年11月1日 · 第一產物保險副總經理林仲修表示,住宅的部分民眾可透過「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中附加的「颱風及洪水保險」、「擴大地震保險」來轉移風險,減少地震、颱風或洪水所造成的房屋毀損等財物損失。

  4. 2023年3月1日 · 建議民眾應該牢記地震掩護3步驟,才能在重大災情來臨時保護自己,同時也不要忘記投保充足的意外險、醫療險與壽險,如此即使不幸依然降臨,仍能保有從容應對的底氣。

  5. 2022年8月1日 · 儘管保險填補了約40%由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2021年全球仍有近1,620億美元的保險保障缺口(Protection Gap),相較於2020年的缺口1,170億美元,以及過去10年平均值1,390億美元,都顯示出保障的缺口有所擴大。.

  6. 2024年1月1日 · 與其為了他人的預言而就此消極躺平,我更願意盡我所能積極做好預備,以承擔社會的壓力與打擊。 我並不特別敏銳聰慧,而是有一股堅韌意志力讓我意識到,無論做什麼,我就是不能倒下去,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狀況發生,而打亂我想要成功致富的計畫。

  7. 2020年3月1日 · 除大陸以外,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有619起確診病例,韓國763例、日本147例、新加坡89例及香港74例,臺灣則是28例。 每到天災人禍之時,經濟總不免連帶受到打擊,再加上直接受災其中的人,實在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即使歸類為「歡喜」的那些人,其實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