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6日 · 香港,她們「名正言順」的領不到最低工資,是這個富庶、物價每天飛升的社會中,是邊緣中的邊緣。 往日街頭所見,對菲傭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僱主大有人在(不用擔心,他們的子女看清楚了,家庭教育的惡果,未來將由父母領受)。

  2. 首頁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3. 《潮性辦公室》由舞台搬上電影,開首不久便用一個非常明顯的隱喻,告訴觀眾這個故事說的其實不是辦公室,而是中港關係。 電影初時還花了一點篇幅,描述打工仔星期一至三的上班心態,但這種敘事很快便給公司老闆「走佬」,大陸企業收購帶來的突變所中斷。 幾個香港公司(梅花油公司)職員,到新老闆公司開會,新老闆解釋收購不過是跟舊老闆相識,為免舊老闆面子難看,便捱義氣接收。 他們上班的地方,仍是原來的小小辦公室。 其中主權移交的隱喻,以及一國兩制模式,相當明顯。 於是,這批被遺棄員工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處理與新老闆的關係? 誰有資格表態?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處理的是誰有資格去回答。

  4. 2017年6月23日 · Google. 上周粵語片研究會的仝人在金鐘拉起布幕,架設投影機,放映了1953 年的經典粵語片《危樓春曉》。. 在高樓環伺,人流不息的露天空間,觀賞着一部半個世紀多前的黑白「爛衫戲」,感覺完全是不可思議。. 假如吳楚帆、張瑛、李鐵等中聯影人 ...

  5. 2008年2月19日 · 香港電影在結構上仍是導演主導,而非荷里活式的製片人主導,而大部分具名氣的大導演都身兼監製一職,在影片創作及製作都缺乏制衡能力,好些時都由這些大導演主宰了影片的「命運」。

  6. 2015年6月22日 · 九七年末推出的這部《黑金》,麥氏沒有選擇直接回應香港回歸的敏感題材,反而棄香港而取同是中國人地方的台灣,從時間和空間,甚至香港人的認知角度來說,都有一種距離感,它更包含了政治、黑幫、宗教、人性以至愛情等元素,題材的寬度和 ...

  7. 2017年8月4日 · 最簡單的分析可能會是這樣的:商業娛樂並以票房為標誌性這樣的主流或在電影語言創新、敘事手法新穎等方面,“長鳳新”是與此無緣的或是可以被忽略了的。 但是要是提及對社會批判、揭示社會真實性等,人們的記憶一下子就往往會回想到“長鳳新”來了。 換言之,“長鳳新”或後來的銀都,好像都與娛樂無關、與票房無關,故此,要是到了某個時間點(這樣一個時間點卻往往又總是占去了多數時間)人們似乎把銀都的前後階段全都“暫時性失憶”了。 的確,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時間最長的一家電影機構,其經歷的種種以及其所處的地位,特別是許多人都認為是有著“特殊背景”時,將其從主流中剔除出去,在客觀上是會出現這類狀況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