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2024年1月14日選出第三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五個獎項及八部推薦電影。 今屆經歷了十小時激烈討論及三輪投票,得獎名單如下:

  2. 2017年7月5日 · 臨近春節,香港的天氣仍然很「含糊」,有時潮濕,有時炎熱得像盛夏。 活在生病的地球,我們慢慢喪失季節的感應。 古人對季節的更替很敏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春天降臨,觀察十分細緻:

  3. 同年,香港迎來最大規模的紀錄片爭議事件,重新喚醒社會各界關注拍攝中的權力不平等,為弱勢充權。坊間時有討論,指香港電影的「小陽春」已然到來;但在關注微小書寫的時代,我們能否避免對神話重臨的過分期待,而以人為先? 目錄: 綜論 新芽迸發

  4. 2010年4月16日 · 說影生花──影評人之選. 作者 editor 2010-04-16. 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籌辦:.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打開一本小說、看一場電影,進入一個世界,發一個夢。. 文學和電影的共通之處,在於每每為讀者/觀眾趟開一個國度,供其浸淫其中,遊樂無窮 ...

  5. 2019年2月20日 · 本片的拍攝手法,乍看有一種 Frederick Wiseman 靜觀生活的眼光,但實際上是追求另一種境界,有意識想觀眾用多點時間去觀看一個鏡頭,恍似追求非敘事電影的美學。 鬆散的結構中,仍有一些切入點去維繫,因為導演追訪了某些人物,例如籃球少年 Daniel,他一方面磨練球技,又要面對自己未夠能力出人頭地的事實。 此外就是 Bryant 一家,導演拍攝到他們來了新成員,但因急病夭折的經過,然而生命還要繼續下去。 《赤手登峰》(Free Solo) (導演: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金國威 Jimmy Chin) 片名即是「徒手攀爬」。

  6. Google. 「舞廳」——香港的傷痕電影. 有人可能會以為說香港有傷痕電影跡近荒謬,彷彿「傷痕」只應是那赤地千里、彌災十年,而用四人幫弄權就輕輕遮掩了億萬生靈苦痛的中國大陸文革後電影所專有的。 身為香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而說香港有傷痕電影是罪過,隔岸觀火的風涼話,但這是我的信念,是馬克思派女政治哲學家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ERG)傳記底作者臘圖(NETTLE)在該書結語說:「西方的物質進步給予人類最可怕的精神桎梏。 」在香港這背景又複雜一點:因為資本主義生發在那仍未過去的殖民主義上。 刊物: . 電影雙週刊. 作者: . 陳耀成. 1981年. 10月. 15日. 第七十一期. © 1995-2024,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Document On Ready Ltd.

  7. 2012年,搜集組在美國鍥而不捨地奔波,順利把影片運返香港。 八部電影已完成2K掃描,盧敦導演的《天上人間》更運往荷蘭作數碼修復,於3月至5月在資料館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