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7日 · 明報電子平台組整合近年重點數據作比較。 ‧總人口. 2016:13億9232萬. 2017:14億11萬. 2018:14億541萬. 2019:14億1008萬. 2020:14億1212萬. 2021:14億1260萬. 2022:14億1175萬. ‧男女結構. 2020男性人口7億2357萬佔全國人口51.24%);女性人口6億8855萬佔全國人口48.76%) 2021:男性人口7億2311萬(佔全國人口51.2%);女性人口6億8949萬(佔全國人口48.8%) 2022:男性人口7億2206萬(佔全國人口51.15%);女性人口6億8969萬(佔全國人口48.85%) ‧年齡結構. 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 2020:8億7905萬人(佔全國人口62.25%)

  2. 2022年12月8日 · 明報專訊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推算全球人口2022年11月15日突破80億大關預計印度2023年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最大國聯合國指出全球人口增長歸功於公共衛生營養個人衛生及醫藥的改善使人類壽命逐漸延長

  3. inews@mingpao.com. 【明報專訊】「馬來西亞——我的第二家園」(Malaysia My Second Home簡稱為我的家園或MM2H計劃是一個移居計劃讓擁有一定資產的海外人士能透過在馬來西亞開設銀行戶口取得長期居留權。. MM2H不屬移民計劃,申請成功的話會取得長期居留 ...

  4. 2023年3月10日 · 大馬經濟續升 4類住宅獲看好. 【明報專訊不少亞洲國家2021年經濟強勁反彈後2022及2023年增長有所減慢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度增長卻沒有大幅放緩。. 而大馬的房地產因馬來西亞中央銀行BNM在2022年多次加息下增加置業成本。. Propertyguru分析 ...

    • 香港多長壽長者 但他們並不健康
    • 新冠疫情揭示照顧短板
    • 每個人都可支援長者
    • 百歲老人研究的經驗 值得借鏡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第二期計劃,於2021年4月至12月以電話訪問了96名照顧着95歲或以上長者的照顧者,以了解長壽長者們於疫情下的身心健康(註)。以簡易FRAIL問卷作初步評估,體格屬於衰弱(frail)、衰弱前期(pre-frail)及健壯(robust)的長者比例,分別為35%、56%及9%;超過八成長者不良於行,或者需要別人或工具的輔助在戶外行走,亦有近八成五有一項或以上的長期病患,例如高血壓、心臟衰竭等。 近日的第五波新冠疫情,暴露了香港雖有很多長壽長者,但他們並不健康的事實。根據衛生署資料,截至3月16日,累計陽性個案已突破97萬宗(第五波逾96萬宗),累計死亡個案達4847宗(第五波4634宗);第五波疫情起本地感染個案之整體死亡率為0.61%,80歲或以上長者的死亡率高達9....

    新冠疫情亦揭示了照顧長者人手及財政資源上的短板。研究顯示,照顧者當中為數不少是長壽長者的子女,他們自己都已經是長者或已達耄耋之年,照顧百歲父母時都身心俱疲,形成了「以老護老」、「金齡照顧高齡」的情况。不少照顧者需要以自己的退休金供養父母,加上現時百業蕭條,這些家庭的財政亦遇到困難。最近香港更出現青年和中年人士增加移民情况,年老的父母通常會留守原居地,父母更容易變為「空巢老人」。 若長壽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照顧情况更見慘烈。本地的認知障礙症患病率研究發現,85歲或以上人口有約三分之一患有認知障礙症;患認知障礙症的長壽長者為家人及醫療和社福體制帶來極大的負擔,巨大的照顧壓力更令照顧者心力交瘁,從而令照顧者身體健康轉差,形成另一批「沉默的病人」,又或者過早安排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入住院舍。全港有超...

    根據2003年SARS疫情的經驗,社會孤立、孤獨感或疏離對長者影響甚大,因為防疫措施收緊,長者社交聯繫的「生命線」也被截斷。在院舍大爆發的情况下,原本一些家人可以向院友提供的照顧協助和心理支援,亦不翼而飛;醫護人員甚至需要回應院友因隔離而產生的情緒問題。市民不可以單方面依賴政府去應付疫情,又或者只冀望「自求多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支援長者的一分子,為有需要的長者多走幾步,使在醫院、獨居和院舍的老友記不會感到被遺忘。 隨着醫學科技的進步,「長壽」與「健康」的距離變得愈來愈遠。健康的定義並不是「沒有疾病」那麼簡單;健康是一個多維概念和動態過程,涵蓋不同領域,包括身體、認知、功能、精神、心理、社交參與和家庭支持,以及個人的適應能力和恢復生理復元力、自我管理能力,甚至需要有穩定的經濟資源及財務保...

    長遠而言,社會必須探討的問題是,如何「培育」一班身體健康的長者,從源頭解決長者人口急升而帶來的醫療和社區健康危機。可惜,香港仍然偏向於控制疾病和缺損以及藥物治療,而過往百歲老人研究的經驗絕對值得我們借鏡和學習——這些百歲老人擁有「健康長壽」的保護因素,其實這些因素已為「人口健康」定下預防疾病的藍圖。 註:「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第二期」由研究資助局的教員發展計劃贊助香港樹仁大學進行;研究將於本年底完成蒐集數據 作者張筱蘭是匯智研究中心總監,劉喜寶是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

  5. 2022年8月11日 · 政府統計處今11日發表數字顯示2022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29萬1600人與2021年同期的741萬3100人相比共減少了約12.1萬人按年跌幅為1.6%亦屬連續兩年下跌當中2022年中的香港居民淨移出臨時數字共有9.5萬人較去年增約2萬人

  6. 2021年3月19日 · 香港人口結構大轉移(文:周永新). 政府統計處年初公布,2020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是747.4萬,比對2019年下跌0.6%,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跌幅。. 筆者過去文章指出,香港2020年的登記出生數字異常偏低,出生嬰孩只有41,958人,較平常每年5萬多,少了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