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急性高山病(英語: Altitude sickness、Acute mountain sickness,縮寫: AMS ),或稱高地綜合症、高山反應、高原反應,是人體在高海拔狀態由于血液中氧气 浓度降低而出现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通常出現在海拔2438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可能發展成

  2. 2019年8月23日 · 高山症是什麼?. 當遊客或登山者在某個高度時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其實是身體因為低壓低氧的高海拔環境而產生的生理變化,這些因高海拔環境所導致的健康風險,在醫學上稱為「高海拔疾病 (High altitude illness)」,也就是俗稱的高山症。. 尤其當登山 ...

  3. 急性高山病(英語: Altitude sickness、Acute mountain sickness,縮寫: AMS ),或稱高地症候群、高山反應、高原反應,是人體在高海拔狀態由於血液中氧氣 濃度降低而出現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通常出現在海拔2438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可能發展成

  4. 什麼是高山症?. 高山症泛指人體處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海拔特殊環境所導致的健康風險,正確的名稱為「高海拔疾病 (High altitude illness)」。. 當海拔高度的上升時,很多環境條件和地面不太相同,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但其中對健康影響最 ...

  5. 如登高過急,身體未及充份適應,便會出現高地綜合症。情況也被稱為高山症、高原反應、高山反應等。總的來說,高地綜合症包括一系列的病徵,初時有輕度頭痛,繼而出現急性高山症,重則引致高山腦水腫及高山肺水腫。 高地綜合症是甚麼?

  6. 2022年12月1日 · 高山症(Altitude Sickness)又稱為高地症候群(高山症候群)、高山反應、高原反應,是指在高海拔環境下,由於身體未能及時適應高山環境,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應和症狀。

  7. 高山症,就是在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裏,所產生的病狀,當上升的速度,超過身體適應的能力時,高山症就會發生。 盛行率. 根據國外的統計,所有旅遊當中所發生的非外傷疾病中,高山症排名第三 (次於感冒及腸胃炎)。 一般而言,在3000公尺以上,高山症就非常常見。 高山症的發生率與嚴重度,取決於海拔上升的速度、目的地的海拔高度、活動量與適應程度。 根據美國的報告: 在2100公尺高的會議中心開會的醫生,其中約25%,會發生生程度不等的急性高山病症狀. 坐飛機快速登上2,800公尺的高山,則高達49%的人會產生高山症。 原因. 攀升太高太快,人體內組織缺氧。 與體力好不好、身體強不強壯無關。 高山症的成因是高山上氧氣的壓力降低,人體本可適應此種變化,但是, 如攀高過急,身體來不及充份適應,高山症便會發生。

  8. 2020年2月20日 · 高山症是人在短時間內上升到高海拔後立即或隨後產生腦、肺部綜合徵狀的統稱,主要包括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高山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和高山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等,其治療及預防如下所述。. 視病人狀況 ...

  9. 2021年5月23日 · 高山症也稱作「高海拔疾病」,是因為登山時身體無法適應高海拔特殊的環境而造成的不適。 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 隨著攀升高度上升,發生高山症的比例也會增加。 發生原因以及嚴重程度與幾個因素有關,包括絕對高度、上升速度、停留時間、個人體質因素等等。 除了三高患者、心衰竭、肺功能不好的人是高危險群,其他發病原因主要受個人體質影響,與平時體力、運動習慣關聯較小,並不會因為平常有運動,罹患高山症的風險就比較小。 目前將常見的高海拔疾病分為3種類,以下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急性高山症. 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在抵達高地的 6 ~ 12 小時後出現症狀。 症狀較輕微者會在 24 ~ 48 小時後自行緩解,症狀較嚴重者有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高海拔腦 水腫 。

  10. 急性高山症. 輕度症狀: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等。 中度症狀:嘔吐、使用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頭痛、尿量減少等。 重度症狀: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困難、肺部可聽到囉音、以及發紺。 高山肺水腫. 早期症狀︰運動表現變差 (常是最早的症狀)、乾咳、疲倦、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 晚期的症狀︰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的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等。 高山腦水腫. 嚴重的頭痛 (常會因走路、用力或平躺而加重)、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行為異常、幻覺、意識混亂、以至昏迷。 其中步態不穩被認為是高山腦水腫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臨床指標。 預防. 高度上升原則. 預防勝於治療,緩慢上升,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