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日 · 在傳統的水墨畫中,花、鳥、山、樹是畫紙上常客,而作為第四代嶺南派畫家、師承第三代大師盧清遠的麥錫恩(Kenny),卻以嶺南畫派的技法創作 ...

  2. 2014年3月15日 · 據了解,這塊屋地曾經由中電前主席高登爵士家族持有超過50年,地皮位於赫蘭道南面,望向淺水灣及中灣,佔地約25,166方呎,建議把最大上蓋面積 ...

  3. 2017年3月29日 · 當今許多人以為在「知天命」和「從心所欲」之間,應該有一個「順天而行」的實踐階段。. 論者謂,「六十而耳順」的「耳」字可能是衍文,即 ...

  4. 2020年4月25日 · 歷史與空間:跨越八十二載的感恩. 南京拉貝舊居。. 作者供圖. 張愛玲. 中國人最懂感恩。. 古往今來,「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是國人心中 ...

  5. 2015年12月12日 · 書若蜉蝣:佐敦道老建築. 佐敦道有百餘年歷史,在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第一街為甘肅街、第二街為北海街、第三街為西貢街、第四街為寧波街 ...

  6. 2007年10月11日 · 「典型街道」的由來. Jane Jacobs在她的名著《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說:「街道及其行人道,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區域,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器官。 試想,當你想到一個城市時,你腦中出現的是甚麼? 是街道。 」自香港開埠而來,香港的歷史敘述一直以「城市」為核心,而街道的歷史就是香港的城市歷史;「街道」是這城市的主要空間元素,甚至象徵了本土想像的典型。 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街道與空間──變奏中的香港城市設計》中說明了香港的街道模式:「香港的城市形式結構最主要取決於街道模式的擴展及調整、地皮的不斷分割和融合、建築群及街區的關係、以及土地的使用。 [……]形狀因地形和港口的不斷變化而改變,盤踞於陡峭山邊的街、道、台等,至今仍是香港的雋永特色之一。

  7. 2019年8月21日 · 位於香港摩星嶺的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又稱「白屋」,由於長年被圍牆與鐵絲網圍起,與外界隔絕,徒添一份神秘感。. 不過,隨着有辦學團體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