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7日 · 黃霑的博士研究寫香港流行音樂論文的範圍由香港戰後講到回歸內文超過十萬字他自己承認寫得最好的不是今期流行而是昨日風光。 寫作期間,他曾經對我說,因研究所需,他要到廣播道上訪問四大天王的少年粉絲,了解他們的追星心得。

    • 黃霑向公眾開放研究成果
    • 剪輯費明儀生前訪問片段
    • 回顧多位港樂大師

    黃霑 (1941 - 2004),作曲人、填詞人、廣告人、作家、藝人,相信是香港無人不識的跨媒體代表人物。人稱「霑叔」、本名黃湛森的黃霑,廣東番禺人,1949年從國內移居香港,十一歲拜口琴家梁日昭門下學藝,1960年入讀香港大學中文系,其後活躍於香港電視、電影各媒體,傳世的曲、詞作品甚多,當中《獅子山下》更被視為代表香港精神的詞作。性情豁達好客的黃霑,於2003年完成香港大學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 1997)》,其後將研究成果不吝置於公有領域,讓其他研究者自由取用,造福後學。2004年11月黃霑因肺癌逝世,終年63歲。

    費明儀 (1931 - 2017),香港聲樂界的殿堂級女高音演唱家。費明儀1931年在天津出生,父親是四十年代電影《小城之春》導演費穆,叔叔是《大公報》前社長費彝民。早年師隨啟蒙老師丁善德教授,其後赴法國里昂音樂學院主修聲樂,1960年返港,1964年創辦「明儀合唱團」,在港生活數十年間,以聲樂教育及社會公益事務為使命。2001年及2012年分別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及銀紫荊星章,2010年又獲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院士,2017年1月在養和醫院逝世,享壽85歲。今個星期節目(6月19日),我們特別剪輯了費明儀生前一些訪問片段,讓大家緬懷一下這位慈祥長者,了解她從事藝術教育的心路歷程。 2008年,費明儀的口述式傳記《律韻芳華 - 費明儀的故事》出版,詳盡記述她的一生事迹,而此書的作者,正是這一...

    這段期間離開我們的還有林氏三兄弟,香港人熟悉的林克漢(1931 - 2014)、林克昌 (1928 - 2017) 及林克定 (1933 - 2021),隨之而去的當然還有他們家族的「林氏四重奏」傳奇。原籍上海的湯良德 (1938 - 2010),是早期音樂事務統籌處 (音統處) 執掌中樂教育的大舵手,桃李滿天下,相信當年曾在音統處學習中樂的學員,對湯先生一定不會陌生。湯家是音樂世家,湯良德一家六兄妹組成的「湯家班國樂團」及他們江南絲竹,更是赫赫有名。同是家族樂團的巧合,湯家班及林氏四重奏,可說是中國中、西樂壇的一段佳話。 作曲家施金波、葉純之、「歲寒三友」的黃友棣、《一水隔天涯》的作者于粦;以「紅寶石音樂欣賞會」及《醉人的音樂》廣為人知的陳浩才、樂評人鄭延益、黃牧、沈鑒治;音樂教育家王光正...

  2. 2021年7月11日 · 撰文:袁兆昌. 出版: 2021-07-11 00:00 更新:2021-08-11 01:01. 41. 我們都知道世界真細小由黃霑填詞卻不知道原來這只是他工作項目之一有更多相關作品」。. 我們都知道顧嘉煇與黃霑常因創作方面的合作而有書信來往卻不知道原來二人創作與書信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2年7月18日 · 已故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知名作曲家兼填詞人黃霑曾在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1949-1997)》中指出粵語流行樂的鼎盛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除了紮實的嶺南底蘊和豐厚的經濟基礎廣東歌的風靡還和內地的改革開放息息相關——當時內地人們急切渴望向外來文化學習廣東歌正好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通道極大滿足了內地對於文藝發展的需求。 「香港率先將外國流行文化帶入華人地區,聽廣東歌可以聯想到國際都市面貌,廣東歌可以說是當時的『城市節奏』。 」李展鵬說,「港」曾是高級和時尚的代名詞。 來自東北的音樂人李健也在《聲生不息》中憶述,當地曾用「很港」來形容時尚好物。 反過來,流行文化特色也突顯出一個時代的城市風貌。

  5. 2022年7月18日 · 但是黃霑在他的論文中批評該運動矯枉過正阻礙廣東歌的多元化正是香港樂壇由盛轉衰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翻唱是因為本地原創作品供不應求,單靠停止翻唱,難以從根源上解決原創不足的問題。

  6. 2022年3月3日 · 保育黃霑是2021年度的重量級專書普羅大眾可從黃霑的文字世界了解本土文化與流行音樂如要做歌詞的文學研究更堪稱寶典第一冊黃霑看黃霑精選黃霑的報刊文章重組其早年經歷側面反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文化的建構過程第二冊黃霑與港式流行聚焦於黃霑關於香港流行音樂的專欄文章由香港是什麼流行音樂是什麼等原點出發再進入黃霑的匠人技藝附論張國榮梅艷芳等多位天王天后音樂人。 第三冊《流行音樂物語》借黃霑書房的文物,講黃霑的音樂和電影配樂故事。 第四及五冊則為《黃霑年輪》及《黃霑音樂創作全紀錄》。 黃霑的童年在廣州度過,兒時記憶沒有煙火,只有情趣。 (內頁截圖/三聯書店提供) 黃霑生於廣州,1949年隨父親來港,住在深水埗。

  7. 2022年7月18日 · 已故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知名作曲家兼填詞人黃霑曾在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1949-1997)》給出這樣的答案:「香港流行音樂能在海峽兩岸暢銷最大原因拜香港的自由之賜。 」他當年甚至擔憂,「一旦兩岸相繼開放各方有自己的表述香港這方面的優勢就消失」——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今天華語樂壇的發展完全是另一個政治化的走向但香港優勢同樣一落千丈。 對於音樂創作來說,最需要的是「空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