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9日 · 如此姑且大膽下個吊詭的假設性定論」:這是創作總監黎明的電影多過是葉偉信的作品自1991年起黎明已多次執導自己歌曲的MTV及廣吿片〉、〈全日愛不可一世〉,無論快歌或慢歌,「電腦特技美女已經成為黎明的作品 ...

  2. 2016年9月26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一見鍾情:不真實的夢(節錄). 搜尋. Google. 安排黎明與張曼玉在三藩市一見鍾情,當然是對《甜蜜蜜》的一份緬懷,但是拋開了《甜蜜蜜》裡面那質感綿密的感情之後,一個天才程式員與一個的士司機之間的 ...

  3. 2016年9月26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惑星軌跡:轉移敘事和詩性思考 . 搜尋. Google. 電影令人最有期望的是轉移式結構,敘事焦點由一個角色轉移至另一角色,世界的意義和色調也隨而轉變。 浪子這樣看,一個眼神一段念白一個場口便轉到他的舊愛,由她承接敘事—不過她不再以「他的」視線,而是以「她的」目光進行。 文學成功的例子是《水滸傳》,魯十回、宋十回、武十回,彼此相續扣轉,絲絲入扣。 可惜《惑星軌跡》卻有太多莫名其妙的中斷,如用行人路電單車男子看上閣樓落地玻璃窗前女主角收到丈夫噩耗的一場,敘事焦點似移未移,那個鏡頭也便喪失了妥適的位置。 軌跡明顯是有的,只是它沒有根據開普勒定律。 編導愛,我們也可以視電影的敘事流轉為,不過和思的關係如何成功展示呢?

  4. 2015年6月26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新戀愛世紀:如果抱著「以為」 搜尋. Google. 黎明在片中角色其實並沒有陷入四角戀,他和舒淇的關係不過是「暫借」作為感情寄託。 劉嘉玲是他真愛的,他對她念念不忘,分手多年,兩人隨時可以「即撻即著」,用不著醞釀、營造甚麼機會。 至於李鞍,影片已很著跡地交代她對黎明早有暗戀,黎明粗枝大葉不覺而已。 在這方面,本片對戀情的反覆、癡纏遠不如原裝日劇。 當然,可以說電影不容有那麼長的篇幅去描寫那麼複雜過程;如果抱著「以為」如此的想法去看,那大概只有大感失望了。 作者: . 列孚. 刊物: . 1998香港電影回顧. Year: . 1998年. © 1995-2024,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5. 2023年12月19日 · 片名所指的「朝聖」令人想起本仁約翰(John Bunyan)的基督教寓言故事《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男主角的外在歷程和他的心路歷程同步相映照,主角路上遇到的人物和離合皆可視為人生歷程或心態變化的象徵。. 雖然故事同樣強調信念與拯救 ...

  6. 2010年2月23日 · 這片不只是描述同性性愛的同志片,也不是剖析青少年吸毒問題的青少年問題片。 導演透過阿明與不同人之間的愛慾,描劃出多層次多層面的慾望地圖。 社會道德的編碼︰「你點對得住你死鬼老豆﹗」 因著吸毒,阿明被判到福音戒毒所。 原先,阿明的慾望流向同性,而在與同性做愛時吸毒則是希望完全脫軌,達至慾望自由流動的境界。 而在戒毒所中,慾望的編碼被帶往相反方向走。 戒毒所的負責人「致恩」 (Chi’an) 不斷以祈禱、唱詩歌、崇拜來換置吸毒者的慾望。 當吸毒的慾望被換置成對上帝的慾望,吸毒者就完成療程,可以回歸社會。 宗教,在片中,完全沒有神聖的元素,完全是各個單位互相扮演的遊戲,「致恩」扮演祈禱,而其他人則扮演著和應祈禱。 不過,這種扮演遊戲不是沒有實質效果的,當扮演者都信以為真時,遊戲就成了真實。

  7. 以城之名──活地亞倫鏡下的紐約與巴塞隆那(Nicole Tong). 編輯室(朗天). 卷首語:HKinema 再出發. 《HKinema》是一份隨《香港電影》雜誌附送,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負責編輯、出版,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香港電影》贊助,每三個月推出一期的季刊。. 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