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黑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曾用名:BLACKSTONE GROUP (HK) LIMITED -THE- 百仕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家以从事证券经纪、经销商和证券发行公司为主的企业。. [1] 成立于2007年1月8日。. [1] 黑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 概览
    • 集团简介
    • 背景资料
    • 发展历程
    • 收购案例
    • 主要业务
    • 投资风格
    • 相关人物
    • 黑石在中国

    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

    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顶级投资公司,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 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苏世民/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NYSE:BX) 。2011年9月,黑石集团首次撤资中国房地产。

    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又名佰仕通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一家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其另类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机会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优先债务基金、私人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共同基金等。黑石集团还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包括并购咨询、重建和重组咨询以及基金募集服务等。黑石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并在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伦敦、巴黎、孟买、香港和东京设有办事处。截止2007年9月30日,其管理的总资产约为982亿美元,拥有65位高级管理总监以及约520位投资和咨询专业人员。

    2006年,黑石集团盈利超过22亿美元,人均创造利润295万美元,是高盛人均利润的8倍,已然成为华尔街熠熠生辉的PE之王。

    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NYSE:BX)。

    2010年7月13日,黑石(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

    1985年,华尔街新开了一家小型的并购公司,4个人,40万美元,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并购公司,20多年后一举成为业务覆盖私有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基金以及对冲基金、债务投资等诸多领域,资产规模超过800亿美元的PE天王。

    “黑石”一词源于两大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彼得·彼得森对于两人祖籍的纪念:他们二人的姓氏中分别嵌着德文的“黑色”和希腊文“石头”。

    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彼得·彼得森结识于华尔街的名门望族雷曼兄弟。进入雷曼之前,彼得森拥有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政界生涯,在雷曼江河日下时执掌帅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力挽狂澜,成为华尔街的明星;而施瓦茨曼则是彼得森的提携下雷曼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1983年,这对惺惺相惜的搭档出走雷曼,一起开始了黑石的创业历程。

    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彼得森利用与Sony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朋友关系,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Sony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此后,他们便萌生了创立私募基金的想法。

    黑石在当时的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被我们视为最可能点头的19家客户,一个个拒绝我们。总共有488个潜在投资人拒绝我们。”

    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给黑石带来了转机,彼得森回忆,“黑石”取得了保德信副董事长凯斯的信任。“他当时说,‘我喜欢你们两个家伙,我会给你们1亿美元’,后来我们又从杰克·韦尔奇那里拿到一笔钱,于是我们就算上路了。”黑石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器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在内。黑石的好运气从此开始。

    黑石集团由曾共同在雷曼兄弟公司共过事的彼得·彼得森和斯蒂芬·施瓦茨曼1985年创立。公司草创之际,“集团”只有40万美元资产和两个合伙人、两个助理。以黑石当时的规模,叫集团真有点虚张声势。他们深知,要想跨入新兴的杠杆收购市场,只凭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两人开始投入并购顾问业。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借助彼得森早年与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结下的友情,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索尼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可是这笔生意只赚得了一点车马费。之后,他们决定借鸡生蛋,创立私募基金。

    开创私人股本业务非常艰难。施瓦茨曼回忆当时的情况说,“19个最有希望的投资者一个接一个地拒绝了我们,488个潜在的投资者也拒绝了我们,那真是最令人难堪的时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东奔西走,听到许多朋友对我们说‘不’,这是很难受的。”最惨的一次,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去波士顿拜访一个全国性的退休基金,对方代表根本不认识他们俩,两人只好冒着大雨走了出去。

    峰回路转。“英国保诚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加内特·基斯正在吃金枪鱼沙拉三文治。那是星期五,在纽瓦克市,我根本都没抱什么希望,”施瓦茨曼回忆,“他吃了一大口三文治说,‘我给你们一亿美元吧。’我惊呆了,真是万分感激,我知道其他人会追随他的。”

    晕轮效应确实出现了。黑石的第一个基金争取到了包括日兴证券、大都会人寿保险、GE和通用汽车退休基金在内32位投资者,总共募集了8.5亿美元。

    在恶意收购非常普遍的上世纪80年代,黑石确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规则———友好收购。

    “我们兜售一种理念———你们可以信任我们,我们会跟你们在一起,”彼得森说,“这在那时候很另类,但非常管用。”这个规则一直保持到现在。

    2004年11月,黑石集团收购世界著名醋酸生产商Acetex公司。

    2005年6月,黑石集团同意以32亿美元现金加债务方式收购Wyndham International,从而敲定全球酒店和赌博业最大的一桩收购交易。

    2006年7月3日,黑石集团43亿美元收购胜腾(Cendant Corporation)旅游分销服务子公司Travelport。

    2006年9月,黑石集团176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飞思卡尔。

    2006年11月20日,黑石集团以190亿美元(不含债务)收购美国最大写字楼物业持有者REIT-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Trust)。

    2007年2月7日,黑石集团395亿美元收购美最大商业物业集团———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EOP)。

    企业私募股权基金

    黑石集团从1987年开始建立此项业务,管理了五只普通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一只投资于媒体和通信行业的特别基金。黑石的交易遍布全球,不仅包括典型的杠杆收购,还涉足公司转产、少数股权投资、公司合伙、产业合并等领域的业务。

    房地产基金

    自1992年以来,黑石的房地产基金已成为一项多样化的、全球运作的业务。黑石管理了六只普通房地产基金,以及两只国际性的房地产基金。黑石的房地产基金投资于住宅、城市办公楼、分配和仓储中心以及多家房地产公司。

    可销售另类资产管理

    该业务成立于1990年,包括管理对冲基金的基金、夹层基金(Mezzanine funds)、高级债券基金、私人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共同基金。

    1、投资“并不时髦”的产业

    黑石喜欢投资“并不时髦”的产业。在“B单”――黑石投资的企业清单―上的企业涉及有线电视、乡村蜂窝电话、炼油、汽车零件、芯片、房地产、酒店、旅游、博彩、医院和食品等行业。

    2、与世界500强联手投资

    大宗收购盛行“俱乐部交易”,黑石也乐此不疲。与其他收购巨头不同的是,黑石似乎更喜欢和实体经济中的世界500强联手。黑石的大部分交易都带有这一特点。如与时代华纳公司联合投资“六面旗主题公园”和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合作投资Bresnan等。

    单个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俱乐部交易”日渐盛行已成为明显趋势,加上杠杆收购的大比例融资,任何规模的公司都不可能忽视PE的存在。华尔街不是一个巨型企业高管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方。任何企业,如果不能为股东创造应有的价值,都可能成为PE的猎物。

    3、严格的尽职调查和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

    从无名之辈到傲视群雄

    1985年,施瓦茨曼离开雷曼兄弟公司创办黑石集团时,只有40万美元资产和两个合伙人、两个助理,还有他的合作伙伴皮特·彼得森。

    由于黑石当时在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们还是得到了幸运女神的垂青,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美国保险和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他们被施瓦茨曼的坦诚和抱负所打动,决定尝试性投下1亿美元,正是这笔钱让后来者看到了黑石的潜力。之后,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也入伙了。黑石集团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个投资人,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气、日本日兴证券以及其他几个大企业的退休金。

    如今,22年过去了,黑石集团已经拥有52个合伙人和750名雇员,业务领域横跨私募基金、商业银行、房地产、特种基金和企业债务管理等,是当今华尔街增长势头最迅猛的金融王国。单单在2006年,黑石集团就新募集了156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收购基金。目前黑石集团掌握的资金高达1250亿美元,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黑石集团辉煌的公司业绩自然也早已令60岁的施瓦茨曼在华尔街傲视群雄。他的个人财富据预计已经超过30亿美元,并且控制着华尔街最热门的公司。

    非同寻常的周一例会

    黑石集团每周一都会举行例会,解决该公司所有的棘手难题,均由施瓦茨曼主持。会议通常从上午8点半开始讨论私募基金,然后到了10点半就转移到了黑石集团的新兴业务——房地产上,接下来是对冲基金。等到下午2点半,在另一个会议室召开关于债务管理的会议,一直到4点结束。有关黑石集团所有的投资买卖都将在会议上讨论,与会人士必须对任何一个项目的详细背景有足够了解。

    1.2007年5月,筹备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集团约10%的股份。中投公司购买黑石股票的成本大约为每股29.605美元,并承诺四年内不予出售.从斥资30亿美元入股黑石集团.2.2007年9月10日,黑石集团和中国蓝星集团正式签约,黑石集团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20%的股权。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由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2005年总资产300亿元,销售额300亿元蓝星先后成功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100%的股权;全资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蓝星集团旗下拥有星新材料、沈阳化工和蓝星清洗三家上市公司。

    3.黑石6亿美元投资寿光物流园 力推北京菜篮子香港上市一年一度的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即将于4月20日开幕,与往年不同的是,原由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运营的寿光老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完全关闭,而总占地3000亩的新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已经悄然进入运营。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今年也是蔬菜科技博览会主会场之一,包括黑石在内的数家投资基金已经向这个项目投资6亿美元。”4月10日上午,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栾元伟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主体的香港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Dili Group Holdings Co.)以下简称“地利控股”正筹备在香港上市。

    据此前香港媒体报道,黑石牵头的基金财团已与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运营商之一的寿光物流园达成协议,将在寿光物流园香港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占寿光物流园30%的股权。此次注资是由黑石牵头、包括Capital Group Cos、刘央的西京投资入股在内的财团共同投资。

    “6亿美元已经打入新公司地利控股的账户,其中黑石1.9亿美元。”栾元伟透露,他们计划把寿光物流园作为母体,把其他项目装进去整体上市。

    黑石对寿光农产品的下注,成为其在中国的首次Pre-IPO式交易,同时也是其在中国的第二个重大投资。

  2. 香港的十大财团总称. 收藏. 查看 我的收藏. 0有用+1. 香港十大财团是 香港 郭炳湘 兄弟、李嘉诚、 李兆基 、嘉道理家族、汪穗中、 郭鹤年 、 郭令灿 、 施怀雅 、冯国经兄弟、黄延方共十个大财团的总称。 中文名. 香港十大财团. 人物组成. 郭炳湘兄弟、李嘉诚、李兆基等. 目录. 1 郭炳湘兄弟. 2 李嘉诚. 3 李兆基. 4 嘉道理家族. 5 汪穗中. 6 郭鹤年. 7 郭令灿. 8 施怀雅. 9 冯国经兄弟. 10 黄延方. 郭炳湘兄弟. 播报. 编辑. 期内透过适当的市场策略,成功出售珀丽湾、维景湾畔等楼盘。 香港地产市道虽未如理想,但仍有相对良好的表现。 自更换旗下数码通和 九龙巴士 的管理层后,其业绩显著好转。 但油价回升和公众要求减价的压力,使九巴前景面对阴影。

  3. 6 企业排名. 7 现任领导. 8 企业事件.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1988年,贝莱德成立,其前身为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旗下的金融管理公司。 1992年,贝莱德开始独立运作,并于1999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 [27] 2023年7月消息,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与 乌克兰 成立“ 乌克兰发展基金 ”。 [24] 2024年1月12日,贝莱德宣布,以接近125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GIP)。 [26]

  4. 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15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288号一座3905室,由黑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5. 典型案例. 2018年11月,经由 百度 、阿里等 互联网企业 参与,历时3年多的“被告人江治萍等76人犯 合同诈骗 等罪名一案”一审宣判。. 法院经 审理查明 :被告人江治萍等76人自2012年起,设立淘 公关公司 、广明发公司等多家公司,以 淘宝代运营 服务为名,组织 ...

  6. 针对公司被列入美国 贸易管制 黑名单,美亚柏科表示,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公司的软件产品绝大部分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少量软件产品供应商也主要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