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安德烈

      • 安德烈是龍應台之子,1985年12月生於台灣,男作家。 八個月大時移居瑞士及德國。 2006年進入香港大學經濟系。 代表作品有《親愛的安德烈》(此書是他與母親合著的作品)。
      baike.baidu.hk/item/安德烈/3897904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龍應台兒子12個人生忠告. 1、談人生. 人生, 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 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 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 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 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 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 路可能愈走愈孤獨。 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 被自己的野心套牢, 被人生的複雜和矛盾壓抑, 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 不復再有陽光似的夥伴。 到了熟透的年齡, 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 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 2、談感情. 我們自己心裡的痛苦不會因為. 這個世界有更大或更值得的痛苦. 而變得微不足道, 它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 對我們自己, 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

  3. 2018年7月24日 · 在親子關係裏,龍應台有著東方傳統母親角色苦惱,尤其在麵對兒子的女朋友時,她似乎也要變成一個不講理又神經質的“惡婆婆”了。. 龍應台在不斷自省中調整著自己位置與心態。. 六十六歲她,依然在努力去學習做一個注定被拋棄、被遺忘 ...

  4. 2018年4月23日 · 龍應台:我對兒子的愛需索無度,卻從未想過母親可能想念我. 離開台北、回到屏東,母親與鄉土,讓龍應台能安然回到文字的世界裡,她開始細細琢磨寫書,回過頭來再看一遍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的那個時代。. 聽過《佛說鹿母經》嗎?. 獵人捕到母鹿 ...

    • 龍應台的兒子1
    • 龍應台的兒子2
    • 龍應台的兒子3
    • 龍應台的兒子4
    • 龍應台的兒子5
  5. 父親 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二人有四子一女:長男龍應湘留在大陸;其他四個子女在臺灣成長,胞弟 佛衛 為 精神科 醫師,曾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院長。 [3] 龍應台不會父母母語。 「多少年後,我才知道,為了說這美麗 國語 ,我付出了很大代價——我是一個沒有方言人。 我不會說母親方言,浙江 淳安話 (註:屬 吳語 )。 我不會說父親方言,湖南 衡山話 (註:屬 湘語 )。 」 [8] 生平 [ 編輯] 1952年,龍應台生於 高雄縣 大寮鄉 (今 高雄市 大寮區)。

  6. 2022年4月25日 · 跨越24年,龍應台兒子世代對話 「父親教我以『死』、母親誨我以『老』,安德烈和飛力普目睹你們老和死,同時長期旁觀我如何對待逐漸失智你,如何握住你手,他們倆循序漸進地在修這門生死課程。

  7. 2011年9月20日 · 眼看著兒子從少年變成人,龍應台發現她完全不了解兒子的內心世界,在沉默與無力感中,她找到了一個開門方法。 在封閉兩代關係中,青年兒女的煩惱和中年父母挫折,有沒有一個可以打破沉默、開始溝通窗口? 一本跨世代、跨文化兩代交鋒對話即將登場,你從來沒想過:兩代人是可以這樣面對面。 文. 龍應台. 安德烈. 天下雜誌出版. 發布時間:2011-09-20. 瀏覽數:38666. 親愛的MM: 老實說,你答覆讓我吃驚。 你整封信談是生命敗壞過程──你身體如何逐漸乾掉過程,就是沒看見你說,隨著年齡你如何變得更有智慧、更有經驗,也沒說你怎麼期待「優雅變老」,寧靜過日。

  8. 龍應台“認識了人生裏第一個十八歲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母親”。 安德烈 內容 這是 龍應台 與安德烈母子 書信集 ,其中收錄了母子倆三十六封書信,其中包括對近期生活議論、對新聞觀點、對人生深思......詳細記錄了兩人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