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龍應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目次. 序言. 家世. 生平. 政治經歷. 佚事. 言論影響與爭議. 著述.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2. 龍應台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家世. 生平. 政治經歷. 佚事. 言论影響與爭議. 著述.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龍應台 [注 1] (1952年2月13日 — ),另有 筆名 胡美麗 [1] , 臺灣 作家 、文學學者、 政治人物 。 高雄縣 大寮鄉(今 高雄市 大寮區)人 [2] , 籍貫 湖南 衡山 [3] 。 大學 畢業於 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後獲 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 博士學位 。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3. 2022年4月25日 · 龍應台最深情的文字為什麼卻讓人痛至肺腑2022新版新序一本必須緊緊揣在懷裡的人生讀本 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人走,茶涼、緣滅, 生命從不等候。 收錄全新序文 十九封給美君的信:在時光的漂洗中,思索生命的來和去

  4. 2022年3月3日 · 魚塭裡的隱形冠軍. 他根留台南、不去中國設廠,把五毛錢零件賣到120國. Off學. 文化. 70歲龍應台的獨處新解一個人並非獨處閱讀也不是獨處. 當外界定義她為沉重的作家70歲的龍應台卻出了一本小書卸下公職移居鄉間她這回不談國族社會時事改談獨處」,以及在大山大海部落之間行走的體悟。 文章語音朗讀・ 08:54. 龍應台新書談山居行走的體悟,她認為獨處並非離群索居,而是與孤獨的自己沉潛同行。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 鄭景雯.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2-03-03. 瀏覽數:58577. 清晨的鄉間,龍應台換上寬褲、雨鞋,那是她走路習慣的裝扮。 雙手套上黃色園藝工作手套,伴她外出的是褲袋裡的鐮刀、修枝剪,還有手上那根用來驅蛇的竹棍。

  5. 2024年2月27日 · 龍應台這個動盪的世界》:在我見到他的這一天他已經做了四十五年的加薩難民.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的世界何其動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哈馬斯突擊以色列,以色列摧毀加薩走廊……可是三十年前,柏林圍牆崩塌使百萬人欣喜淚流。 蘇聯帝國解體而二十萬人在莫斯科沸騰。 以色列的母親們,聚集街頭,為和平祈禱。 強烈的吶喊和期待,對證今天的殘酷,差距為什麼如此巨大? 龍應台當年親歷現場的文字,今日讀來如同預言,讓此刻許多難以理解的事情,頓時分明起來。 文:龍應台. 加薩難民營. 最新發展: 漫談以巴衝突起源(11):以巴雙方為什麼在《奧斯陸協議》後,再次反目成仇?

  6. 其他人也問了

  7. 龍應台_百度百科.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中國台灣省 高雄市 大寮區 眷村,當代作家、政治人物。 1974年畢業於 台灣成功大學 外文系,1982年獲 堪薩斯州立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1] 。 1985年出版書評《 龍應台評小説 》《 野火集 》印行100版,風靡台灣,對80年代台灣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3] 。 1988年出版著作《 人在歐洲 》 [2] 。 1996年出版《龍應台自選集》5種。 1998年著作《 啊,上海男人 》《 這個動盪的世界 》《 故鄉異鄉 》在上海發行 [4] 。 1999年出版《 百年思索 》。 2007年出版文集《 親愛的安德烈 》。 2008年出版散文集《 目送 》 [2] 。 2018年出版文集《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 [6] 。

  8.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 德國 、臺灣、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等地,產生一定影響。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近年代表作為《走路:獨處的實踐》 目次. 1 家世. 2 生平. 3 政治經歷. 3.1 首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1999-2003) 3.1.1 寶藏巖成為藝術村. 3.1.2 西門紅樓空間活化. 3.1.3 活化「前美國駐臺北領事館」 3.2 首任文化部部長(2012-2014) 3.2.1 「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