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龍樹菩薩的歷史地位佛亦預記於入楞伽經卷第九:「…大慧汝諦聽有人持我法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58] 龍樹菩薩的中論八不中道滅諸戲論 [59]。

  2. 2021年2月28日 · 2021/02/28.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種姓龍樹天資特別聰明在很小的時候聽婆羅門誦讀吠陀經典只要聽過一遍就能全部背誦出來二十歲以後,他對天文、地理、數學、工巧、武術以及婆羅門教典和道術等等各種學問,幾乎都已學完,而且無不精通,領悟力也很強,因此在青年時就已聞名全國。 他有三個同齡好友,同樣學識超群、聰慧俊傑。 一天,他們四人在一起議論道:「天下的學問我們都已經學遍,極其幽深難懂的哲理也已經通達,從今以後還有什麼樂趣? 縱情聲色是人生最快樂之事,然而我們既非王公貴族,也非修道之士,不能隨心所欲;只有學隱身術,才能如願以償。 不久,他們聽說一個術士會隱身術,就去登門求教。

  3. 龍樹菩薩是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奠基人他出身於南印度婆羅門種姓自幼穎悟學四吠陀天文地理圖緯祕藏及諸道術等無不通曉出家學佛後先後學得小乘三藏及大乘教並入龍宮學習各種經典龍樹菩薩在南印度得國王之護持弘揚大乘佛法摧伏各種外道。 他的著作包括《中論》、《大智度論》、《十二門論》、《十住毗婆沙論》等,有「千部論主」之美稱。 此外,龍樹菩薩被中國佛教學者尊稱為「八宗之祖」。 分享: 相關明覺專稿文章: 立願承前而繼後 — 三大古剎之凌雲寺(下) 禪宗公案札記——「藏頭白、海頭黑」 小女子有礼──漢礼創辦人許思思專訪.

  4. 對藏傳佛教的影響. 著作. 相關條目. 註釋. 外部連結. 龍樹 ( 天城文 : नागार्जुन , Nāgārjuna ; 泰盧固文 :నాగార్జున; 僧伽羅語 : නාගර්ජුන ; 藏語 : མགོན་པོ་ཀླུ་སྒྲུབ , 威利转写 : klu sgrub , THL : lu drub , 藏语拼音 : Luchub ,?—?),一稱 龍猛 、 龍勝 ,音譯為 那嘎呵朱訥 ,舊譯為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佛教僧侶、 大乘佛教 論師,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紀,出生於南 印度 ,於 說一切有部 中出家,在 佛教史 上具有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祂是 大乘佛教 中最重要的 論師 ,相傳為證得 初地 [1] 果位之 菩薩

  5. 2020年9月13日 ·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2020/09/13.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可譯為龍猛或龍勝龍樹菩薩傳末所說:「其母樹下生之」「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所以號曰龍樹」。 龍樹菩薩降臨於娑婆世界,那是相當有「排面」,是被佛陀「點過名」的——《三論玄義》中記載,佛陀在回答「世尊滅度後,是法何人持」時說偈:「於我滅度後,南天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初住歡喜地,為人說大乘,能破有無見,往生安養國。 更有《摩訶摩耶經》卷下說:「正法於此,便就滅盡。 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竟興,破滅佛法。 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 七百歲已,有一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然正法炬。

  6. 龍樹是大乘佛學的創始人生於約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印度的婆羅門種姓傳說其父姓龍母生他於樹下故名龍樹。 在佛教的經師、律師、論師、禪師、法師當中,集「千部論師」、「八宗共祖」之美譽於一身者,唯龍樹一人。 龍樹的著作流傳至今,梵本所存無幾,但藏文保存相當多,在《西藏大藏經》中計有譯本一百餘種,是研究龍樹學說的珍貴資料,這是由於西藏視龍樹為密教祖師的緣故。 後世基於龍樹所著《中論》,宣揚空觀的學派,稱為中觀學派,並尊為中觀學派之祖;亦被尊為禪宗付法藏第十三祖。 其思想是西藏佛學的重要支流,是中國三論宗的義理支柱,也是天臺宗的重要思想根源。 其他各宗學說源於龍樹思想者亦多,故被尊為「八宗之祖」。 龍樹天資特別聰明,在孩提的時候,聽到婆羅門誦讀經典,數遍之後,他即能背誦。

  7. 龍樹Nāgārjuna, c. 150−250 CE也譯為龍猛」、「龍勝或稱為龍樹菩薩」,是第二三世紀南印度的佛教哲學家於佛教傳統被視為是隸屬於大乘佛教的中觀學派 (Madhyamaka) 的創立者。 龍樹在大乘佛教傳統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有以他是第二個佛陀,漢傳佛教稱他為八宗共祖。 在當代國際佛教哲學界,龍樹中觀哲學的研究向來是備受重視的顯學,但學者們對這哲學的詮釋也差異頗大,莫衷一是。 [1] 本詞條對於龍樹中觀哲學的陳述,將以《中論》、《廻諍論》、《六十頌如理論》以及《七十空性論》為主要原始文本。 在介紹龍樹的主要著作與思想背景之後,本詞條第三節概述龍樹「緣起性空」的基本思想,並解釋相關的中觀哲學術語。 第四節討論龍樹空性思想與虛無主義的關係。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