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日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2959. 現在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與做起,帶著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發自內心幫助客戶並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循序漸進地與其互動,讓民眾徹底翻轉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2. 2019年8月1日 · 特企內文. 做人處事比業績更重要. 文 郭育廷.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1097. 民眾之所以會對業務人員有根深蒂固的負面刻板印象,起因於保險業務人員的行銷手法與做人處事態度,若能將這2項轉變為對客戶有利及觀感佳的銷售模式,必能解套客戶對業務人員既有的負面觀感,轉為正向且尊重。 其實不僅在臺灣,在世界各地民眾普遍對保險業務人員都會存有既定的刻板印象,可能如學歷不高、功利心太強、愛死纏爛打打擾客戶等。 但是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愈來愈多保險業務人員具有大學畢業文憑,據壽險公會二 一八年壽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教育程度及年齡別分析資料顯示,大學生已成為壽險業新兵的主軸,合格人數為1萬7,972人,占54.04%。

  3. 2019年3月1日 · 特企內文. 從通路、產品、風險缺口看紐西蘭保險市場現狀. 凌潔 Foresight Insurance & Financial Planning Ltd執行董事.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3 月 1 日. 0. 860. 紐西蘭共有90家註冊保險公司,包括醫療健康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等。 據統計,目前大約有7,000多人從事全職保險工作,其中只有1,800位是國家授權金融顧問,女性比例為23%,男性比例為77%;其餘的業務人員是國家註冊金融顧問和金融機構顧問。 在紐西蘭購買保險有3種通路:第1種是透過銀行購買保險產品;第2種是和保險業務人員購買,是主流通路;第3種就是在網上購買保險,有專門銷售保險的網站。

  4. 2019年8月1日 · 2019 年 8 月 1 日. 1152. 0. 自認沒有任何保險從業優勢的李德鴻,如今已是在富邦人壽服展單位成立一個子單位、一個孫單位的高級經理,轄下超過100位夥伴。 他憑藉的就是在面對問題,極力想辦法去解決或是尋求更好方式的態度,以及面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銳度。 李德鴻從一九九三年加入保險業從業至今二十七年初入行業是進入國泰人壽擔任主任管理職。 由於李德鴻具有大專學歷,在當時國泰人壽的制度是只要通過考核,公司就會分派業務人員給予其管理。

  5. 2019年1月1日 · 在高度競爭、多變的時代,轉型思維非常重要。每一位員工,不分內外勤、前線後台,團隊跨領域緊密整合,分工不分同心朝向目標前進,才是在高度競爭環境中,不斷成長與茁壯的關鍵。 二 一八年是中國人壽成立五十五週年,透過每一位同仁的努力,再度繳出了一張亮麗成績單,截至二 一八年 ...

  6. 2019年9月1日 · 2019 年 9 月 1 日. 1366. 再有興趣的工作,終有一天會出現低潮,工作充滿挫折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業,差別只在於低潮來得早或晚,低潮來時摔得輕或重,不但展業提不起勁,甚至會失去從業的動力與積極性,屆時若再得不到幫助,恐怕真的就要這樣心灰意冷離開業界。 業務人員應該如何避免自己在低潮時沉淪下去? 團隊主管又應該如何拉這些夥伴一把,也拉自己一把? 甚至能夠提早準備,打造讓夥伴能夠在低潮時得到幫助,非低潮時能夠保持高積極度的快樂職場? 推一把,從低潮走出來. 造成低潮的原因有許多,最常見的大概有幾種:受到重大挫折、感到一成不變、怕失敗不敢進一步挑戰等。 對於感到保險銷售生活一成不變的夥伴,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 「一成不變」本身就是個錯誤認知 。

  7. 2019年8月1日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1358. 我們這一生時常都在做選擇,小從上班的路線、中午吃什麼,大到重要的人生大事如何定奪,每一個小小的決定,都導引了我們未來的方向,即便什麼決定都不做,也同樣引導了你通往「無所作為」的結局,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當人做出選擇時,就已經決定了結果。 是什麼影響了一個人做選擇的判斷? 我認為是人內在的寬度與深度。 寬度與深度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接受訊息的解讀能力,評估哪些是有用的資訊、哪些則可捨棄。 當我們接受到資訊,就會依照資訊所傳達的信息做出決斷,就好像汽車上的衛星導航一樣,導航結果影響著我們的駕駛行為,協助我們決定要走哪一條路、在哪裡轉彎,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