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3日 · 攜程旅行網 (NASDAQ: TCOM)是中國線上旅遊服務龍頭之一,與另一龍頭同程藝龍(SEHK:780)相比,哪隻更值得投資? 1.比較2017至2019年業績複式增長表現.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論2017年至2019年間業績增長,同程藝龍的表現較優勝,尤其是平台營業額增長。 同程藝龍的強勁增長可歸因於2018年旗下兩大平台合併,合併之前,藝龍以住宿預訂為主,同程則以交通票務為主,合併後所提供的旅遊服務更完善,吸引力自然增加,產生協同效應。 不過,由於攜程的規模較龐大,過去1年營業額幾乎是同程藝龍的5倍,規模經濟效益下,攜程的盈利增長仍追得住同程藝龍。 勝出者:同程藝龍. 2.盈利能力比較.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2. 2021年2月25日 · 一隻被嚴重低估的高息零售股. 2021-02-25 Raymond Lo. 服裝零售本地薑佐丹奴國際 (SEHK:709),成立至今已經有40年,不單只未見出現品牌老化,更憑多市場及多品牌策略,晉身亞太區主要服裝零售商。. 業務穩健固之然,其持之以恒的高息政策,更加是收息一族逢低必 ...

  3. 2021年8月16日 · 2021-08-16 Steven Cheung. 上週長和(SEHK:1)及長實集團(SEHK:1113)公布業績,中期股息重新增長,長線投資者應該感到滿意。 長實與長和均是長和系的旗艦,惟形勢不時改變,長和系要角不時易手。 更多內容: 投資長和要注意的3大要點. 由於現時環球各國對國家安全重要性提高關注,未來長和在電訊及基建資產收購機會有限,惟各國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疑慮不太大;長實未來進行收購的可能性較長和為高。 從這個角度看,長實才是李澤鉅的至愛。 投資者如果要配置傳統行業股票,長實潛在升幅較長和為高。 進一步剖析長實為何是李澤鉅至愛前,簡單分析一下長和及長實業績重點。 先講長實,疫情持續情況下,集團營業額按年倒退按年倒退17%,至242.6億元。

  4. 2022年1月20日 · 1.Asana正在為客戶解決一個重要問題. 如果你為任何規模的企業工作過,你可能會為處理所有項目如會議、電子郵件和聊天消息感到遺憾。 這些代表了組織症狀中被誤解優先次序、無效計劃和協調、不清楚誰在做什麼,以及任務或項目當前狀態。 Facebook聯合創始人Dustin Moskovitz在他的工作場所也經歷過類似煩惱。 當他共同創立Asana時,他構建了工作管理軟件,團隊可以使用該軟件來協調工作並可靠地交付項目。 自2012年推出第一版工作管理軟件以來,Asana已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公司使用Asana以雲為基礎工具來創建項目計劃,並將任務分配給團隊成員。 Asana直觀的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式界面,使整個團隊都可以看到具有明確里程碑、活動和時間表的計劃。

  5. 2020年9月24日 · 10月將至,傳統民間智慧認為是股災月,這個月份投資股票市場的風險甚高,過往數據顯示亦然。不過,短期會否迎來跌市不得而知,但綜觀外圍美股經歷過去幾個月強勢、新經濟股及中概股漸露疲態之下,很應該為投資組合提升防禦力。

  6. 2020年7月15日 · 2020-07-15 Raymond Lo. 想如股神畢菲特一樣,在股票市場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必先學曉其「內功心法」。 價值投資非一門艱深難懂的投資法則,上市公司若然符合四個簡單條件:CP值高、負債低兼現金流強、所屬行業長做長有,以及擁有亮麗往績紀錄,基本上已稱得上價值股。 以下便揀選了三隻本地貨。 長江基建—23年升息紀錄. 長江基建 (SEHK:1038)是長和系的基建旗艦,業務覆蓋公用事業不同領域,如能源、交通、水處理、廢物管理及轉廢為能等,業務版圖遍及香港、中國內地、英國、歐洲大陸、澳洲、新西蘭及加拿大。 公用事業絕大部分屬受規管業務,入場門檻高,但能長期提供穩定現金流。 長建的財務狀況相當穩健,負債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由2018年底的16.5%,降至去年底13.5%。

  7. 2021年11月15日 · Society Pass 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是一家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司,因為它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僅為 17,289 美元,而部分由於以股票為基礎薪酬,費用要高得多。 從那時起,該公司進行了多次收購,並且還在第三季度將自己從 Leflair 更名為 Society Pass,因此第三季度的收入應該會更加可觀。 由於基本上沒有判斷該公司的業績記錄,股價上漲似乎主要是由於投機興趣。 現在該怎麼辦呢? Society Pass 出現突破的一個原因可能是 Sea Limited(NYSE:SE)的表現,這家多元化的東南亞電子商務公司自 2017 年 IPO 以來飆升了近 2,000%。 儘管如此,Sea 是一家成熟的企業,因此除了它們在東南亞運營並專注於電子商務之外,幾乎沒有理由比較這兩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