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18日 · Evernote 和 OneNote 乍看之下就有很大不同,我們要怎麼理解兩者在基本筆記分類上的區隔,並善用各自優點呢? 我會說, Evernote 像是筆記本,而 OneNote 像是書、論文。 其實兩者的基本分類架構是差不多的: Evernote 堆疊-記事本-記事. OneNote 筆記本-節-頁面. 不過不像 Evernote 把所有資料統整在同一個資料庫檔案,在 OneNote 中每一個筆記本都是一個像是 Word 那樣的獨立檔案。 Evernote 希望你把所有筆記當作一個資料庫來搜尋,而 OneNote 希望你把不同內容當作每一本不同的書來翻閱。

  2. 2021年8月28日 · 電腦端先設定雲端同步,指定自己使用的雲端硬碟,例如以 Google 雲端硬碟授權同步資料。 這樣一來,筆記資料也是儲存在自己的 Google Drive 。 手機端同樣步驟開啟同步,同樣設定 Google 雲端硬碟同步,這時候會要求輸入 transfer code(電腦端軟體可以查看)。 第一次同步時,可以決定要合併兩裝置筆記,還是從一端覆蓋另外一端筆記。 「 SilentNotes 」除了讓筆記資料由你自己管理外,也讓你可以針對特別私密的筆記加上密碼鎖定。 設定特殊密碼後,可以把某幾張便利貼「鎖起來」,這時候每次開啟「 SilentNotes 」後這幾張便利貼會顯示空白,要輸入密碼才能查看。 如果有一天想要匯出筆記,「 SilentNotes 」還提供了可以匯出成 HTML 檔案的功能。

  3. 2015年7月13日 · 資料筆記. 如果只是運用像是 Evernote web clipper 這樣方便的工具瘋狂剪貼資料,那些單純只是剪貼的內容以後使用到的機率真的不高,而大量的資料常常在以後要尋找時,自己忘記當初收集這些資料的重點與目的,反而增加了使用時的雜亂,而對知識庫的構成沒有幫助 (註2)。 於是我在資料剪貼筆記加上了三層結構: 封存層:剪貼的網頁內容放在封存層。 構思層:寫下我讀完後歸納的重點。 行動層:寫下我覺得、我想要這則資料未來要用在什麼用途上。 這樣做的優點就是以後找到這篇文章時不用再讀一遍就知道裡面有沒有我需要的重點,甚至在未來需要某個行動時透過關鍵字找到這則筆記,以及提示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註2: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2. 讀書心得筆記.

    • credit note format1
    • credit note format2
    • credit note format3
    • credit note format4
  4. 2017年6月2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整理我自己累積多年做筆記方法的「七個反思」,並分享我如何寫出有效筆記的七個方法。. 要重申並非是只能這樣做筆記,而是或許可以提供大家一些不同想法與參考。. 這篇文章的前因後果:. 「前因」:之前我在電腦玩物寫了一篇:「 關於 ...

  5. 2017年10月13日 · 我自己有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筆記方法,說出來沒什麼稀奇,而且立刻就能學會。 但我也發現很多朋友做筆記時,沒想到用這個邏輯去寫,導致「第一次」的筆記常常混亂沒有章法。 一,「主題樹狀筆記法」的原則與範例: 這個筆記方法,我稱之為「主題樹狀法」。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 主題編號、樹狀階層 」的形式來寫筆記。 重點是,並非寫一段段的描述文字,也非單純條例重點,一定要同時符合「樹狀階層、主題編號」兩個原則。 範例如下,就以我一邊思考一邊筆記「 主題樹狀筆記法 」這篇文章的重點為例,其實看到這樣的「主題樹狀大綱」,你大概也能掌握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而當我自己構思時這樣做筆記,也可以很輕鬆地把思緒整理起來,並且保持下次思考時的延續(因為可能要想好幾天、好幾個禮拜)。

  6. 2015年5月16日 · 一分鐘學會幫你理出頭緒的筆記 3 層空間格式法.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6, 2015.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已經實踐了一段時間的「筆記改良格式」,我稱呼他「 筆記的三層空間法 」。 長期追蹤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我常常會思考如何修正自己之前的方法或觀念,尤其當一件事情實踐一段時間並遇到大小問題時,只有改變或調整自己的做法,才是增進效率的最有效方法,而這篇文章想分享的筆記改良格式,針對的就是「怎麼讓一則記錄筆記更加有效? 」的問題來進行筆記格式的改良。

  7. 2016年12月28日 · 1. 方便自己查找需要的資料. 2. 方便自己複習. 3. 方便自己建立整體的理解. 閱讀時,你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特別有感觸的佳句,或是特別有啟發的想法,這裡每個人收穫都不同, 書本預設的目錄沒辦法事先預知你的感動之處 。 所以自己建立目錄,以後可以更快查找到特殊內容所在。 有了這個方便查找的系統,你就方便複習這本書,或許是為了考試與研究而需要複習,或許是多年後想重讀,這時候一份自己的「目錄索引筆記」,就能立刻複習重點。 最後,就像我之前在「 [筆記術-2]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中所說的,比起大量他人給的資料,真正有用的反而是少量但被我內化過的知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