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8日 · 在過去最少4年沒有住房的加拿大人可以每年向自己的FHSA賬戶供款最多8,000元,終身供款上限為4萬元。 在取出用作購房時不需要納稅,但不像免稅儲蓄賬戶 (TFSA)和註冊退休賬戶 (RRSP),可將供款額累積,即未使用的供款額度最多可結轉8000元至下一年。 舉例說,如你開設了FHSA賬戶但10年沒有供款,第11年你最多能供款當年的額度8,000元加上一年額度8,000元,不能把前10年額度都用上。 FHSA有一個15年的供款限制,到期如果不取出便轉移至RRSP,沒有用作購房所取金額需要納稅。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2. 2024年4月24日 · (加新社) 【明報專訊】智囊機構菲沙研究所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年收入介乎3萬至6萬元之間的加拿大家庭和個人,面對着接近或高於50%的邊際有效稅率 (marginal effective tax )。 邊際有效稅率 (METR) 量度的是加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聯邦稅和省稅)以及因賺取額外收入,而導致所得的政府福利減少。 例如,每月支付的加拿大兒童福利金會隨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減少。 換句話說,邊際有效稅率是個人賺更多收入繳納的稅款,以及損失政府福利所合成的總和。 菲沙研究所 (Fraser Institute) 財政研究主任福斯 (Jake Fuss) 表示:「中等收入的加拿大家庭面臨着較高的邊際有效稅率,通常比處於最高所得稅級別的加人還要高。

  3. 2019年8月23日 · 特許會計師梁萬邦表示,首先是那些回流香港前﹐按照法律要求,向稅局申報自己去向,表明自己將成為加拿大的非稅務居民,辦妥了所有應有的手續﹐而且之後的經歷也證明,他 (她)一直在香港居住,合情合理地沒有交稅和報稅,也沒有領取政府的福利。 這類人重回加拿大,將沒有任何阻礙和問題,只要向稅局報告說﹐「我回來了」,並申報自己在全球的收入狀況,甚至包括香港的退休金收入就可以。 梁說:「有人不明白為什麼連在香港領的退休金都要申報。 其實對加拿大稅務局來說,香港的退休金也屬於收入之一,要繳納入息稅。 另外,關於海外資產的申報,最好是請一個公信力比較高的評估機構來做,否則可能會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另一類人就是沒有照足規矩申報的人,而這些人又分為「無意」和「有意」不申報的兩種情況。

  4. 2024年4月19日 · 稅務局會要求當事人就外國稅收抵免事宜提供支持和備份文件或者是納稅人在國外領工資並已在當地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局也會要求提供相應的外國稅收抵免證明文件。 .對於擁有私營企業的納稅人,稅務局對申報的商業費用 (如果其中包括個人物品)會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以查看公司是否抵扣了實際上應該屬於個人的費用。 .稅務局對高淨值人群進行更多的關聯方審計,以確保這些人如實報告他們的外國資產和收入。 稅局會向個人或家庭成員發出詢問,探知他們在加拿大和海外擁有的資產、股票、公司和信託的資訊,利用這些資訊開始普通審計,更仔細地檢查結構和交易,以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未報告的收入或未報告的交易或股東利益。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5. 2024年3月27日 · 在英國那些稅務簡單的納稅人可以自動完成報稅下一年報稅時僅僅修復一些不準確的數據即可CRA回應表示不了解英國報稅系統SimpleFile項目只要求納稅人確認自己的身分並回答一些問題便完成了申報過程穆迪對此說既然CRA已經透過SimpleFile掌握了納稅人的所有信息它們需要做的只是以一種方式進行管理使人們能夠自動提交納稅申報表自動獲得信用和退稅並擁有一個系統如果出現錯誤該系統有能力糾正。 穆迪評估大約三分之一加拿大人的稅務簡單足以適用CRA的自動報稅系統。 CRA最新一份聲明說,計劃對報稅系統進一步自動化,召開公眾咨詢會,「我們將規劃 2025年以後的前進道路,尊重未申報低收入人士的需求,以確保更多人能夠獲得旨在支持他們生活的福利。

  6. 2024年4月18日 · 只有大約0.13%的加拿大人 (平均年收入約為140萬加元),預計會因此繳納更多的個人所得稅。 但如果業主出售的物業並非鄉間別墅,而是業主主要居所;或者業主名下的股票大漲後套現,但這些股票是放在「註冊退休儲蓄計劃」 (RRSP)、「註冊教育儲蓄計劃」 (RESP)或「免稅儲蓄帳戶」 (TFSA)下,那不管你賺了多少,都不用繳納利得稅。 公司和信託機構資本收益 一律按三分二稅基率徵稅. 前述的兩層稅基計算方式,只是針對個人,而對於公司和信託機構等的資本收益,一律按三分之二的稅基率徵稅。 如果草案獲得通過,這些變更將於6月25日開始生效。 之前曾有人提議,連出售主要居所的獲利也要繳納利得稅,但這一建議沒有在2024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體現出來。

  7. 2024年4月16日 · 首先,雖然國家規定商家必須收取現金,但當筆者購物後嘗試以現金付款,不少商家均說「沒零錢找」,或是冷嘲熱諷,「都沒人用現金啦」,變相令筆者「自行打退堂鼓」或提早準備零錢,免得麻煩對方找贖。 其次,或許因應大部分市民都以電子支付購物,商家逐漸對現金感到陌生,對於簡單運算亦愈發遲鈍。 猶記得筆者早前花費19元人民幣購買了一碗麵食,並向職員遞上了50元,眼看對方花了3分鐘亦未能心算應找贖多少,至最後更需利用收銀機才能得出答案,而此類情况屢見不鮮。 此外,筆者雖以現金生活,但亦分別下載了微信及支付寶的應用程式,惟筆者的支付寶帳戶遭鎖定,原因不明。 即使筆者按照指示致電客服,連續一周仍無人接聽,令筆者的帳戶至今形同虛設,非常被動。 相較之下,還是現金「穩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