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日 · 115129. 很多人都在努力,但是成功的卻很少,難道真的只有少數菁英才能成功嗎? 十年前,當中國人壽上千通訊處業務協理張瀞心參加國際龍獎IDA年會時,她感嘆現場的保險業菁英之多,真是星光璀璨,但是菁英畢竟是整體而言的少數,要如何讓其他夥伴也都能夠在保險行業順利發展下去? 做保險,無論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心中的一腔熱血,又或者是為了人生的長遠規劃,最重要的都是績效,希望月月有人問保險,季季有人做保險。 但保險業務人員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做到? 掌握可控元素,推動「平凡」夥伴業績進步. 大部分的保險業務人員都面臨業績起伏不定,收入忽高忽低,不知道如何自我管理,缺名單沒業績等問題;客戶不見不理,但是每個月都需要業績,沒有業績就沒有收入,遑論獲得更大的成功了。

  2. 2021年4月1日 · 張瀞心使用的方法如:每個夥伴只要願意上臺演練就會有獎勵,無論是扮演客戶還是業務人員,就能拿到一枚金幣(50元硬幣),夥伴們的迴響很好。 週一、行銷話術演練. 上千通訊處有12位區經理,每人輪值1個月,都是以商品行銷為核心,以3月為例,主打商品是投資型保單,當月輪值的區經理就要設計一份自「接觸」至「反對問題處理」的話術稿。 「重點是同仁的演練,所以基本上區經理只示範15分鐘,剩下時間都是讓同仁互相練習,願意上臺演練的同仁可以得到金幣與臺下夥伴熱情的鼓勵,增加他們的自信。 」張瀞心表示。 週三、增員話術演練. 中國人壽提供每個通訊處2套關於組織發展管理課程: 一、管理大師(例:輔導、績效管理) 二、增員高手(例:如何邀請準增員對象上新人班)

  3. 2018年5月1日 · 個人行銷數位化. 數位化,其實是一種習慣的改變,不習慣改變,最終就會被淘汰。 既然數位化是必走之路,曹維智在實務上是如何運用與操作的? 他說自己行銷時只攜帶平板與數位筆,等於從接觸客戶開始到最後成交,他都是運用數位工具來完成。 行銷前. 從與客戶初次見面相互遞名片開始,將客戶的聯絡資料拍照掃瞄完後存進Google雲端,聯絡人全在一個平台內整合,一更新,NB、手機、平板內資料全部連動;另一好處是可善用Google地圖,當業務人員遭遇到原本約好見面的客戶因事取消,也可以馬上找到鄰近還有哪些客戶可以接觸,電話、地址全都在資料庫裡,一機就全部搞定。 行銷時.

  4. 2020年3月1日 · 本書閱讀重點. 保險業只適合業務高手嗎? 平凡人做保險可以豐盛嗎? 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都想—— 月月有人跟我問保險,季季有人跟我做保險。 相信很多壽險同業心裡都曾經感慨,明明無論是公司或者團隊,提供的學習與訓練都不曾缺少,增員活動也不曾少辦,但現實就是業績與增員數量總是浮沉不定。 壽險業的成功基礎是源源不絕的準客戶及準增員對象,如何建立一套系統可幫助業務人員與客戶(準增)互動? 即使是一般平凡人(非天生業務特質)也能上手好應用。 定聯,顧名思義,「不只要聯絡,還要定期聯絡」, 如何藉由系統的力量將「定聯」變成固定的工作模式? 讓聯絡不會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能夠持續發揮力量的做法! 我們保險業務人員每天都在與人溝通,與客戶、朋友、夥伴、核保人員,以及與增員對象溝通。 溝通如何進行?

  5.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