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413. 0. 國際龍獎IDA,是世界華人金融保險從業人員成功者的代名詞,當中又區分為傑出業務獎及優秀主管獎,以主管獎的部分而言,是為肯定優秀的保險經理人在「人才培育」與「經營績效」上的貢獻,特別設立此項殊榮,表揚其在團隊經營與管理績效上的卓越成就。 優秀主管獎當中又分為優秀主管銅龍、銀龍、金龍及白金獎,申請標準分別為組織中有3位、6位、9位或12位夥伴達成國際龍獎IDA標準,並向國際龍獎IDA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者。 而新光人壽鳳山區部區部經理顏偉倫,便在2022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金龍獎,顯見他在帶領團隊夥伴追逐國際榮譽上必定有其獨到的方法,才能使夥伴共同成長,一同朝國際榮耀邁進。 那麼,他又是如何協助團隊共同成長與進步? 榮耀感一旦燃起,就無須擔心業務量.

  2. 2021年8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8 月 1 日. 0. 791. 南九龍團隊會挑戰千人IDA,與團隊整體的想法與規劃有關,不只是為了追求IDA獎項,更是整體南九龍團隊的佈局,IDA千人團隊是南九龍未來佈局規劃中,欲達成的項目之一。 連續9年達成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自2019年創下紀錄409位IDA開始,到去年2020年411位再度刷新團隊IDA人數紀錄的香港宏利金融南九龍區團隊,2021年更在新冠疫情與市場等多重且艱困的挑戰下,創下達標1,003位IDA會員的世界紀錄,不畏市場帶來的艱難,向卓越下戰帖,不斷向極限挑戰。

  3. 2024年2月1日 · 272. 0. 想要成為優秀的績優業務,必須擁有明確的戰略,提出務實的戰術。 不過保險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是什麼? 又該如何著手,才能穩步經營、邁向成功? 從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金龍獎晉級到白金獎的富邦人壽富宅通訊處處經理史淑華認為應從業務成功必備三環著手。 一早,史淑華在飯店用餐時發現吐司的抹刀不在餐桌上,於是她找來鄰近的服務生提供協助。 那名服務生耐心地聆聽史淑華的需求後,有禮地答應史淑華,便立刻就去執行任務。 這時,史淑華才看見那位「服務生」身上的制服應是屬於餐廳內場的工作人員,而非外場的服務生。 她突然意識到這本不應該是那名工作人員的服務範圍,但那名工作人員仍舊迅速地找到外場服務生交辦事項。

  4. 2023年9月1日 · 國際龍獎IDA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精神與理念,更是一份使命與情懷,目前IDA受到遍布全球17個國家、200多家金融保險機構的支持,更有多家壽險機構將IDA納入其榮譽體系,系統性地推動IDA,可謂遍地開花。 來自世界各地的保險從業菁英共同追求此殊榮,已累積超過14萬位金融保險從業人員走進IDA榮譽殿堂。 能夠連續多年完成國際龍獎IDA的會員更是值得尊崇,2011年,首屆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誕生,截至2023年共有384位IDA終身會員。 「在今晚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們將見證首屆IDA名人堂會員誕生。 」2023年有13位行業的頂尖人士,在24年的拚搏下,榮登IDA名人堂殿堂。 國際龍獎IDA不光是個人榮譽,也描繪了傑出團隊的樣貌。

  5. 2017年9月1日 · 797. 「我們有夢想,從剛開始在杜拜首次拿到IDA百人,我們就在台上說出訂下的五年目標計畫,也就是要拿到千人IDA。 」宏利保險行政區域總監、宏星集團創辦人謝國煇說,經過了兩年的持續努力,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且是第一次突破200人的IDA團隊,其中有15位是白金獎、超過40人以上是銀龍獎,顯示他們訂的目標不單是人數要多,且平均水平更要高。 謝國煇表示二 一七年的目標要超過300人以上,到二 二 年很有希望突破一千人IDA,還有一個目標是超過100人是白金獎,超過一半是銀龍獎會員。 才能體現團隊的平均力量與培養的平均素質。 謝國煇說從100人得到IDA的時候,就去想1,000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年會回到團隊後,就要開始去做很多事情,做一些事情突破,則要敢夢敢不同。

  6. 2019年2月1日 · 挑戰百人IDA過程中,香港保誠保險資深區域總監施麗麗,從以下4點闡述:1.招募力:每一年來到IDA年會,主要是鼓勵團隊夥伴相互學習,且在招募的過程中,也會將IDA的品牌融入於團隊文化中。 2.培訓力:團隊會將IDA的進度列入每月報告中,藉由達成IDA的目標,追蹤並督促團隊夥伴每一個月的進度。 3.管理:卓越團隊一直以來皆以「文化」影響著團隊夥伴,所謂「一年團隊靠人事,十年團隊靠系統,百人團隊靠文化」,正是應證團隊文化的重要性。 4.凝聚:團隊發展至今已二十八年,將文化根植於團隊的系統中,凝聚團隊夥伴的向心力。

  7. 2024年1月1日 · 知名香港女歌手李玟,日前由其二姊發布訃聞,因為長期的抑鬱症影響而輕生,搶救無效去世,享年48歲。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資料,2022年臺灣共計3,787人自殺,較2021年增加5.6%。 且平均自殺年齡自2004年起不斷下降,從37.6歲一路下滑到27.4歲,顯見民眾的心理與壓力問題仍亟待解決。 更令人憂心的是,自殺通報人次年年都在攀升。 根據衛福部統計最新資料,2009~2020年,自殺通報人次從2萬5,813人飆升至4萬3,469人。 另外,在所有自殺通報中,自殺原因前3名分別為「憂鬱傾向與其他精神疾病」43.3%、「家庭成員問題」20.7%與「感情因素」17%(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