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5日 · 2015年年底中國取消實施了36年的一胎政策」,不過二胎政策開展以來並未如政府原先預期帶來嬰兒潮阻礙生育的主因是社會經濟因素政府宣傳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4至29歲否則往後會大大增加嬰兒先天缺陷的機會但女性受制於事業及原先的一胎政策等原因推遲生育計劃或有意懷二胎的夫婦因隨著年齡增長懷孕機會下降也促使輔助生殖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 中國市場潛力驚人. 錦欣生殖的招股文件中,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在2018年所做的調查指出,中國的輔助生殖行業滲透率,遠較美國市場的30.2%為低,中國市場只有約7%的滲透率,因此認為內地市場未來增長的潛力較大。

    • 中國不孕率上升
    • 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低
    • 上半年業績受疫情影響

    內地雖有基礎生活保障制度,但生兒育女的開支甚高,一般市民多養一個小孩,相應生活開支也不少,因此經濟狀況也變成一個影響是否生育的因素。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過去中國婦女不重視生育問題,隨意服食相關藥物及手術,加上城市生活令體質變差,中國不孕症患病率持續上升,預計2023年增加到2023年的18.2%。

    這問題則可依靠輔助生殖服務去解決,2018年中國的滲透率只有約7%,遠低於美國的32%。而錦欣生殖(SEHK:1951)為中國排第三,民型排第一的企業去提供相關服務。 其主要業務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即試管嬰兒技術,從人體取出精子及卵子,在體外條件下受精形成胚胎,再挑選優質胚胎移植入子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的技術。 錦欣的基地為成都,於區內建立一定實力後,國內方面向深圳及武漢擴張,實行橫向發展,擴充市佔率。 其後於2018年引入美國的ARS供應商HRC Fertility,其醫生團隊現時仍為主要股東之一。這行動豐富其產品線,除了向美國居民提供服務外,把中國高端客戶引到美國HRC,令其有競爭對手做不到的特色。

    然而,該業務於今年上半年,因全球封關的情況下,中國旅客難以入境美國接受有關手術,拖累其上半年收入及盈利,分別下降22%及30%。可預期的是,新冠疫情後,該業務會重拾增長動力。 除了高端服務外,錦欣今年也於老撾建立一家IVF診所,預計可提供3000多個IVF治療週期,加上預計明年通車的高鐵,中國到這診所也只是四個小時,因此能夠為中國客人提到較為便宜的服務。 錦欣的橫向及縱向發展的戰略視野甚強,加上調撥資源專注研究,提升技術,令其於行業龍頭的位置愈來愈穩固去捕捉整個上升浪潮,值得中長線吸納。 (持牌人士,撰文時沒有持有上述個股)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有沒有回穩陣的收息股? 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 您想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嗎? 我們撰寫...

  2. 2021年6月10日 · 中國人口政策出現重大改變,二胎政策轉變為三孩政策,務求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作為中國輔助生殖服務龍頭公司的錦欣生殖 (SEHK:1951)最能受惠新增,值得投資者關注。. 一再推遲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塵埃落定最終人口為14.1億人,較上一次 ...

  3. 該醫院是武漢市一間營利性三級專業婦產醫院,擁有體外受精 (IVF)牌照,可向患者提供輔助生殖服務。 毛利率可望提升. 錦欣生殖在國內醫療網絡主要分布於深圳及成都,今次收購將業務拓展至空白地域,有望提高其在國內輔助生殖服務市場的份額。 雖然錦欣在公告內未有提及收購作價,但預期是次收購有助抵銷集團去年業績增長低於預期的利淡因素,並有望進一步提高集團的毛利率,過去幾年毛利率持續優化,今年可望毛利率借勢衝破50%。 加上自4月起有多間中資券商發表有關錦欣生殖的研究報告,讓集團置身於市場的鎂光燈下,助力其在利好消息下的升勢。 談談輔助生殖服務市場的前景。 中國近年出生率下降趨勢明顯,因此2015年由放寬「一孩政策」轉為「兩孩政策」,而為了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壓力,相信往後的生育政策方向會繼續放寬。

  4. 2020年10月15日 · 往後隨著年齡漸長,就再一步步將低風險的部分增加,不過就算到了60歲,仍建議持有30%為「資產」類別,例如股票指數基金,不建議100%投資於完全保本的部分。 退休仍應保持投資. 直到正式退休,焦點當然於財富分配上,正如前文所述,就算是低風險或中年人士,亦要適當地分配,讓財富能夠在低風險下達致最大效率化。 因此,將所有資金存入銀行作定期,並不是最好的做法(雖然不少長者都會這樣做)。 就算是退休人士,最少也應將30%投資於「資產」的部分中,例如收息股票、收租物業,因為只要這部分投資有質素的資產項,能享受到持續的被動收入之餘,該「資產」的價值亦不會被蠶食,價值有增加的本錢,而且被動收入亦會保持增長,使獲得的購買力不會被貶值。

  5. 2020年5月20日 · 所謂除淨日,是指上市公司在派息前,需時確認股東名冊上的名單;公司會以除淨日為限期,在此之前購入股票的投資者,才有資格收股息。 在此日期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就要等下次除淨日之後才可收股息。 在絕大部份的情形下,一間公司宣布了派息,在自由市場機制影響下,股價會把 股息反映在內;而除淨當日,港交所會自動在開市前調整股價,把股息部份加進去,即所謂的「除息裂口」;當天,股價一般會立刻下跌,這裂口就是原因。 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除淨股價下跌,會否回升;這正就是關鍵所在:只有本身實力夠、投資前景穩定的股票,股價才會在派息消化回升,而且需要點時間。

  6. 2020年6月16日 · 畢生積蓄獻匯豐 收息慘劇見散戶弊病 - HK MoneyClub. 2020-06-16 Alvin Yu. 講到投資慘劇,不得不提匯豐 (SEHK:5)停派股息。 匯豐作為本地散戶鍾愛的收息之選,停派股息股價重挫,相信不少匯豐擁躉均錄得顯著帳面虧蝕。 無論散戶忍痛止蝕,抑或默默死守,買入匯豐作長線投資無異是錯誤決定。 今次收息悲劇絕對值得投資者反思,以免再犯「死守匯豐」的重大錯誤。 分派亮起響號. 相信不少散戶買匯豐都以收息為主,但企業派息要持續穩定,其賺錢能力同樣要持續穩定。 若業務表現存在周期性,那麼派息政策就不能過於進取。 匯豐的分派比率在過去五年間兩度超越 100% ,若非應英倫銀行要求停派,去年分派比率亦將超過 100% 。 這可算是匯豐分派穩定性被削弱的警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