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早期小巴多為歐洲品牌,如金馬(Commer)、柯士甸(Austin)、摩利士(Morris)、福士(Volkswagen) 和福特(Ford) 等,也有來自日本五十鈴(Isuzu)。隨 時代發展,小巴服務不斷提升。在八十年代中期,專線小巴經營商開始從日本購入新款空調小巴豐田 Coaster、三菱Rosa、日產Civilian,日本小巴便成為 ...

  2.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3. 司機罷駛引致港島交通大混亂,可算是中巴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當時的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中巴在1987年取消的12A線(中環至麥當奴道)公開競投,城巴憑著經營屋 巴士業務的經驗,獲得了這條路線的專營權。為引入競爭,政府在1992年延續中巴經營權時,取消中巴其中26條巴士線的經營權,並公開招標 ...

  4.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5. 廣九直通火車在1949年中斷,儘管5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曾提出,希望兩地直通火車恢復運行。但因當時國內外局勢不穩,因而沒有實現。到了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加上中英關係的進一步改善,港穗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為了廣大旅客的方便,廣州方面提出了火車直駛九龍的建議,立即 ...

  6.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由電視藝員沈殿霞乘坐一輛老爺車,率領一隊老爺車首先通過,場面輕鬆而熱鬧。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7.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