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日 · 品牌是什麼? 好的學歷是一種品牌,擁有多項證書是一種品牌,獲得多少榮譽紀錄是一種品牌,長年的從業經歷也是一種品牌。 所謂的品牌,其實就是那些你所付出過的努力,將成果展現給別人看之後的綜合評價。 同樣是專家學者,一位出身所謂的「學店」,一位出身名牌大學,你會更相信誰? 一間剛開業的漂亮診所,與從小看到大的醫生,你又會選擇哪邊? 其實品牌並不複雜,雖然有許多構成的要素,但本質上依然是客戶為什麼能夠信任你的憑藉與證明。 而品牌更是身價的證明。 就好比同樣的一雙球鞋,NIKE、Adidas等名牌球鞋更讓人願意多付出一些錢購買;相比默默無聞的從業人員,當然是展現了品牌價值的從業人員更令人佩服與尊敬,能夠放心託付更高額的保單,成交也會更順利。 試著想想,你身上有什麼值得客戶信賴的地方?

  2. 2023年9月1日 · 國際龍獎IDA會員透過追求世界級的獎項與標準,為自我與團隊寫下卓越,為客戶及其家人送出保障,更創造出優秀的個人品牌,並成為推動保險行業進步的一份子。 IDA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情懷與信仰. 祥獅獻瑞太平樂,金龍騰飛萬事平。 祥獅群舞,鼓聲不絕,目不暇及的舞龍舞獅表演也預告龍之夜將精彩不斷。 IDA執委會副主席黃美菁表示,每一位國際龍獎IDA會員,他們是有著照顧社會及人群責任的一群人,他們是為了理想與目標永不妥協、堅持到底的一群人,他們是不斷前行的一群人,龍之夜便是專屬於他們的榮耀時刻。 國際龍獎IDA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精神與理念,更是一份使命與情懷,目前IDA受到遍布全球17個國家、200多家金融保險機構的支持,更有多家壽險機構將IDA納入其榮譽體系,系統性地推動IDA,可謂遍地開花。

  3. 2018年12月1日 · 2. 開放式提問建立友好關係. 所謂的開放式提問,即在提問過程中,適當添加帶著探索性的開放式問題。 這樣的提問,有助於業務人員探索客戶的立場、觀點,與之建立友好關係。 如「您認為……是怎麼樣的? 」「對於這件事情,您有何看法? 」這類問題,一方面能讓客戶覺得與業務人員談話的氛圍是輕鬆的;另一方面,客戶在回答時會延伸出更多想法,以及他要表達的其他意見。 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小技巧——業務人員要適當對客戶加以讚美和認可。 因為價值觀相同者才更容易引起共鳴,當然,要強迫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一下子就變得相近是不可能的,所以業務人員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辯證地思考,接受不同人的不同觀點。 3. 注意感情投入. 在提問的過程中,業務人員應注意感情的投入,與客戶談話及提問都要特別留意自己的音調。

  4. 2018年4月1日 · 1. 打破迷思. 有經驗、夠資深的業務人員才能夠達標? 靠追業績達成目標? IDA是高標的業務水平? 先有百人再談IDA百人? 成功非團隊長不可? 2. 擁抱變化. 意願比努力重要, 「相信」也是一種專業, 只有夢想是自己的, 挑戰沒有年齡限制, 3. 塑造更大的團隊願景.

  5. 2021年12月1日 · 2021 年 12 月 1 日. 720. 0. 為給予業務人員一份尊榮、一個前進的方向,團結更多行業有識之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用更高標準的經營理念、職業操守和專業水準服務客戶,進而為國家、社會、行業、團隊、個人創造更崇高的價值,讓客戶重新認識保險業、重新定義保險人,國際龍獎IDA應運而生。 自1998年宣布設立、2000年誕生首屆IDA會員以來,國際龍獎IDA的盛典每年都吸引著全球華人金融保險菁英爭取前往,在頒獎典禮的領獎臺上用過去1年的辛勤耕耘、汗與淚交織出輝煌成就,寫下一頁嶄新的華章。 數千菁英共襄盛舉 再創新輝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闊別2年,數千位保險業菁英終在「有福之州」、國際龍獎IDA頒獎典禮現場再聚一堂。

  6. 2024年3月1日 · 302. 很多年前,在書上、海報上、廣告看板上,常常可以看到「人因夢想而偉大」的標語,也能夠常常聽到「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用意在於鼓勵人們要勇敢設立夢想。 時至今日,相信這句話大家已經認為有些老生常談,但是經由我工作上的體會,許多人對於夢想其實並沒有很認真地去思考,進而給自己的人生或是工作訂下目標。 要有夢想,才會有目標;有了目標,就會有規劃;有了規劃,就會有執行的步驟;有了執行的步驟,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反覆地檢視、調整、修正、總結,一步步朝著我們的夢想向前邁進。 對於未來的憧憬,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前行的動力。 夢想愈大、目標愈明確,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愈有信心、耐心和願意堅持下去的勇氣。 當我們看到離目標愈來愈近的時候,會更加地興奮與快樂,自我勉勵及推動的力量油然而生。

  7. 2021年1月1日 · 面向1 為年輕夥伴增設軟性課程,及時調整心態. 丹麥心理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言:「駕馭生命,不然就是生命駕馭你。 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心態對人的作用可見一斑。 綜觀當前壽險業,儘管大部分主管都瞭解在年輕夥伴加入團隊後,必須系統、全面地教導專業的行銷技能,不過他們卻忽視了「軟性課程」(比如心態調節、增強抗壓能力等課程)植入的必要性。 其實,為年輕夥伴植入心態層面的「軟性課程」,比起專業、系統的行銷技能課程更為重要。 因為許多年輕夥伴本就涉世未深,遭遇挫折時難以及時調整心態,更何況保險行銷工作又需經歷較長時間的「磨礪」,才能有所成就。 身為主管,需要不斷教導年輕夥伴如何調整心態,才能引導他們逐漸樹立從業信心,培養在團隊與行業「深耕」的意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