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香港友邦保險區域總監容思瀚從2012年入行開始,已經連續10年獲得國際龍獎IDA,並且從最初的傑出業務銅龍獎一路成長到傑出業務金龍獎。 容思瀚表示,若要整理出一個堅持10年獲獎的關鍵,他認為在於信念。 Why、What、How,決定從業的3大觀念. 容思瀚認為,信念並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個理念、一份價值觀,他從3個方面進行詮釋: Why──為什麼要從事保險業? 為了什麼而努力成長? 容思瀚笑說,自己的目標說起來並不是多麼高大上,也不是為了達成什麼遠大的目標,而是很單純想要成為一個「年輕有為」的人,但是既要年輕又要有為,這就要求他必須在短時間內就邁向成功。

  2. 2020年3月1日 · 2289. 自國際龍獎IDA設立IDA百人團隊榮譽以來,香港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由創始人沈維燦領軍,不斷創新佳績,二 一九年更創下了409位IDA會員的世界紀錄。 南九龍如何夯實根基,成為實力強大的卓越團隊? 關鍵在於九大行星的分工合作,以及他們格外重視的「倫理經營」。 國際龍獎IDA設立百人團隊獎項已有多年,許多團隊在領獎之後更上一層樓,突破了百人的極限,接連挑戰IDA200人、300人團隊成功。 二 一九年來自香港宏利保險的南九龍團隊,更是以409位IDA會員的佳績再創新高。 在第二十年國際龍獎IDA年會的舞台上,南九龍團隊創始人沈維燦率領團隊9大行星代表接連登台,與在場數千位學員及講師分享成功的祕訣──9大行星與倫理經營。

    • nade edan 呂爵安1
    • nade edan 呂爵安2
    • nade edan 呂爵安3
    • nade edan 呂爵安4
    • nade edan 呂爵安5
  3. 2020年8月1日 · 2020 年 8 月 1 日. 2027. 0. 土壤決定果實,在壽險團隊的經營中,團隊文化是團隊的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團隊向心力的關鍵。 團隊文化對於一個團隊的發展有多重要? 團隊文化又能如何影響每一位團隊夥伴的思維? 有句話說: 小團隊靠情感、中團隊靠制度、大團隊靠文化。 當團隊的夥伴人數眾多,每一位團隊夥伴就需要共同建立同樣的價值觀,團隊才會有前進的推動力。 來自台灣人壽的高菱蓮,她將自己的團隊取名為「樂高」,和市面上銷售的積木玩具樂高同名,樂高源自拉丁文的LEGO,原義是「一起拚」,而它的精神是藉由每一個小分子,共同創造出無限的可能,這就意味著,團隊的動能絕非來自於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4. 2021年8月1日 · 龍子明總結,南九龍團隊去年業績能夠有所突破,關鍵原因有幾點:第一,團隊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即為風險分散,過去各類型的商品都有銷售,而非集中銷售在某一類商品,如保障型商品、投資型商品、退休型商品等;客戶類型也不集中在某一類客戶,有香港本地的客戶,也有來自大陸的客戶。 因此,儘管新冠疫情於去年爆發,許多大陸客戶無法到香港購買保單,團隊夥伴仍能有效掌握香港本地客戶,反而在過往的深耕經營之下,衝出了亮眼的業績表現。

  5. 2021年8月1日 · 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 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保險業亦不例外, 但有一支團隊從逆勢中異軍突起, 達成前無古人、後難來者的全新紀錄。 來自香港的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 自2013年起已連續9年達成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目標, 繼2019年409人、2020年411人的紀錄後, 2021年,他們再次突破自我, 達成國際龍獎IDA千人團隊佳績。 透過南九龍團隊創始人沈維燦, 以及提出千人團隊目標的龍子明, 2位團隊領導人的現身說法, 與業界分享他們突破紀錄、締造佳績的方法與思維。 以團結精神鼓舞團隊,南九龍成功挑戰IDA千人團隊世界紀錄. KOWLOON SOUTH 南九龍九大行星組織架構. 實現「百年南九龍」,千人IDA是實踐的基礎與力量.

  6. 2023年2月1日 · 國泰人壽展業竹成通訊處經理王呂元,入行至今已有26年的從業資歷,帶領團隊也有12年的經驗。 他表示,保險業和其他行業相比相當獨特,銷售的是無形商品,必須要從終身經營的角度去看待,否則客戶會擔憂購買保險後,會不會過了幾年業務員就離開行業 ...

  7. 2023年8月1日 · 1.明確的願景與目標。 沒有目標的前進就像在茫茫風雪中漫步,即使抵達目標多半也只是僥倖;而一個明確的願景與目標,則會帶來明確的方向指引,知道該做什麼準備、每天該趕多少路、遇到障礙該怎麼繞行或通過。 黃俊文強調,願景與目標並不相同,願景是想要達到的願望,而目標則是為了達成願景而需要實踐的過程。 舉個例子,想要買人生第一輛車子是個目標,而買車的目的比如與家人朋友外出旅遊、解鎖人生其中一項里程碑,就是目標背後的願景。 想要達成國際龍獎IDA是個目標,而想要藉此成為客戶信賴的業務員、或者想要成為同業的學習對象,就是其背後的願景。 而無論想要達成什麼願景,最終達成的方法幾乎都與業績相關,因此達成願景的目標通常也會以特定業績或獎項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