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9日 · 明報專訊明日為區選投票日四大地產商高層包括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澤鉅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家誠及李家傑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以及新世界地產集團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昨同表示周日會去投票同時呼籲市民亦踴躍

  2. 2024年4月17日 · 鷹君地產代理銷售及市務總經理梁淑儀表示朗賢峯至今收到近一萬個準買家查詢最快今日公布首張價單。 鷹君:朗賢峯收近萬個準買家查詢. 朗賢峯首推單位將主要集中於第IIB期,涉不少於115伙,公布價單後隨即對外開放設於旺角朗豪坊的示範單位,預計最快月內開售。 至於第IIA期單位,由於該期數有不少大單位及特色戶,傾向以招標形式推出。 此外,前身為諾富特酒店重建地盤的佐敦高臨,昨晚上載樓書,項目住宅由12樓起至31樓,總數17層,基座設4層商舖及7層寫字樓,另有兩層停車場(包括住宅及商業車位),全數259個單位,實用面積232至1589方呎,當中1房、2房標準戶設201伙,佔樓盤逾七成,預計明年底落成。 高臨上樓書 擬周內開價.

  3. 2024年4月7日 · 凱滙1房750萬沽 5年實蝕逾232萬.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專訊】新盤市場火熱,多個已獲批預售的港鐵(0066)全新住宅項目將陸續登場。. 今年新盤票王、由長實(1113)及港鐵合作發展,樓花期約19個月的黃竹坑港島南岸第3B期Blue Coast昨首輪 ...

    • 從《為何你負擔不起一個家?》說起
    • 香港的「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 深層次土地問題

    放眼世界,尤其年輕一代,難以自置居所已成普世現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Josh Ryan-Collins在其小書Why Can't You Afford a Home?提出「房屋-金融反饋循環」的新穎論述,剖析現時銀行及土地在經濟中的角色,來說明這道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註1)。有別於香港空談供求的偽命題,這論述是研究西方國家大量歷史經驗的成果。作者先釐清土地的獨特性,再以大量歷史證據和經濟數據,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今天見到的危機及一些相應措施是如何出現的。 西方政府二戰後為重建社會,採用凱恩斯經濟政策,組織經濟需求、提高就業來建立強健福利國家。增加自置物業率是需求管理的重要一環。1970年代末後,經濟結構重整繼而衰退,戴卓爾夫人一句斷言「別無選擇」,新自由主義興起,強調市場經濟的個體力量。公...

    金管局今年3月說,本港家庭負債(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及其他貸款)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自2020年上半年的85.2%上升至下半年的90.2%,創出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公布香港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指出本港財富分配偏向於高入息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已很高,若出現嚴重壓力,債務比率會顯著增加。金管局的「匯思」不直面事實,卻為家庭負債比率飈升「洗白」,竟說「不能單看家庭負債比率」,還需「看家庭的資產狀况」。這與2017年着重風險的警告脫節;當時負債比例已高達68.3%。 財政司長陳茂波同出一轍,提到市民置業負擔指數在今年第一季上升至約73%,顯著高於過去20年47%的平均數,他不指出如何減低這方面數值,卻只強調「政府會繼續在造地建屋的工作上加大力度」!議員質詢樓價過高,陳更只指出市民...

    有評論說,「房屋-金融反饋循環」是建基於新自由主義的論述,而西方國家在房屋問題上沿用福利政府政策,與香港的本質大相逕庭(註2)。另外,循環理論脫離在地的考量;只有在其論述樓價上升,催化全球投資者搜尋收益更高但安全保值的房地產作為投資對象時,香港這類國際大都會才出現在循環理論的論述中。例如,前述書中建議政策改革時,提及港鐵發展物業的例子,但膚淺地忽略其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有建議可從文化角度探討物業擁有率從1970年代開始不斷上升的現象,導出深入民心的購買房屋是我城的希望機制(註3)。2000、10年代響徹全城的《地產霸權》一書也提出引進公平競爭及開徵土地稅。 無疑,很多坊間論述都從西方角度想像及理解問題,盲目強調資本的單向邏輯,形成先進的西方經濟體及落後的發展中經濟體或「南北對立」的二元對立...

  4. 2021年1月12日 ·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香港地產. 上一篇. 吉席街舊樓放售七成業權 市值逾6億. 【明報專訊】西環堅尼地城有舊樓放售。 中原 (工商舖)表示,獲多名業主聯合委託,放售堅尼地城吉席街大型商住項目逾七成業權,涉及3幢商住物業,整個項目預計市值約6.15億元。 中原(工商舖)寫字樓部高級分區營業董事周浩然表示,上述項目位於堅尼地城吉席街62至76號,總地盤面積約4628方呎,現為3幢商住物業,總實用面積約19,767方呎。 上 / 下一篇新聞. 盈富停買禁令股 中資推中移動升6% 北水淨流入破紀錄 分析料低估值股份獲捧. Webb:盈富應即換基金管理人. 積金局:3股涉強積金總資產0.2% 周大福上季內地零售值按年升26% 內地通縮終結 上月物價微升0.2%. 百度證伙吉利母企產智能車.

  5. 2024年1月23日 · 建灝地產集團首席行政總裁及主席羅建一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集團方針一向具有靈活性10年間不斷優化近4年亦進軍海外市場現時集團所持物業市值200億元當中約有兩成位於英國日本等地未來仍專注本港市場。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6. 2024年2月29日 ·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未有太多着墨土地供應只透露下年度賣地計劃共有8幅住宅用地連同港鐵項目私人發展和重建以及市區重建局項目預計全年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約1.5萬個單位長遠房屋策略的1.32萬個單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14%。 有關來年度賣地計劃詳情,發展局長甯漢豪將於今日下午公布。 此外,陳茂波亦透露,估計今年起的5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萬伙,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約15%,而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為10.9萬個單位。 值得留意,來年度賣地的潛在供應僅1.5萬伙,較去年同期預計本財政年度的20,550伙減少27%,也是政府自2011至12年度起主動推售地皮後,預計供應量最少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