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4日 · 回顧1960年代的香港粵語片圈,必會提及由製片人黃卓漢(1920~2004)籌辦的「嶺光影業」。說到「嶺光」,又必會聯想到其最倚重的女主角「銀壇淑女」丁瑩(1938~)。公司營運8年間(1959~1966)共出品51部電影,其中48部為丁瑩主演,她早期曾和知名伶星 林家聲搭檔,後則多與新生代小生 張儀 ...

  2. 註定要放浪形骸底白色軀幹──評駱以軍詩集棄的故事》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四)事象之外的超然視點. 承接上一個論點,既然駱以軍擅長將敘述主體自由代換跳躍,因而在小說中出現的「後設」手法,在詩裡變化成一種超脫現下的客觀 ...

  3. 求職路上向前看,安全原則不迷航 贊助

  4. 書中舉美國《黑洞頻率》的電影情節為例, 故事陳述一名兒子因為時空錯亂, 讓他可以憑藉家中古老的無線收音機, 而和生活在數十年前時空中的父親溝通。也因此讓他以預言的方式拯救父親免於一場火災的致命之死。電影中的內容, 無疑反映了以軍於文本中一心所作的努力, 然而他畢竟無法寫出與好萊塢電影一般的奇蹟故事。他的創作毋寧更接近文學上的意義, 由死亡時間層層辯證下, 可以見到對於死亡敘述的書寫, 以軍著力於死亡和時間的賦格中, 但卻不單單以紀錄故去的事物為止, 融合古老故事中的對規避死亡恆長命題, 在凝結的死亡時間下, 檢視著邱妙津與以軍本身的傷痛歷程, 挽救死亡時間的目的無疑呈現出來是企圖救人及自救的動機。 (3)生殖﹑性與死亡時間:

  5. 此段評述原有詩例附帶解說然而因篇幅較長筆者只節錄關於駱以軍詩作技巧的說明及其效果的部份雖難以盡窺全貌卻已揭示駱以軍作品的技巧核心亦即將虛幻意象與真實進行中的情節重疊將讀者自經驗客觀世界再經驗主觀世界」,而此文便是將

  6. Day ofWine And Roses 由 Blake Edwards 導演﹐劇本由 JP Miller 編寫﹐演員有Jack Lemmon 及Lee Remick。 劇情中現實的描寫令我想到導演前作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生活上常顯出無奈。 此片原為1958年的電視劇﹐4年後被拍成電影﹐起初由 Fox 出品﹐可是當時Fox 正全力製作Elizabeth Taylor 的Cleopatra (1963)﹐於是後來改為Warner 的製作。

  7. 駱以軍書中的第一個短篇故事運屍人a為他整部作品迅速營造出了一個魔幻寫實般的詭異氣氛主角在各方求助無門之後為了捐出他母親剛斷氣不久屍體的器官選擇了搭乘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