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現時則確診後不會單單處方消炎止痛藥,而必定會輔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 當抗風濕藥物亦無效,便會選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除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類,亦有非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類,如針對IL-6第六介白素受體的Tocilizumab等。

  2. 侯醫生指出,要控制濕疹病情,離不開以下三招:1)選擇合適的潤膚膏保濕;2)盡量避開致敏原;3)出現急性徵狀如丘疹、流膿等,須盡快求診並以藥物控制。

  3. 李家榮醫生. 撰文王盈盈.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長期病患,不少人誤以為是基於免疫系統缺乏,其實不然。 其成因的確跟免疫系統有關,但主要由於免疫系統出現錯誤,以致對正常關節作出發炎反應的不尋常現象。 此外,經多年研究,遺傳(HLA-DR)亦是致病成因之一,但不是每個擁有相關基因的人都會得到這個病。 因此,一般學者認為除了遺傳因子外,患上此病跟外來環境因素有關。 近年有研究發現若有遺傳因子同時有吸煙習慣,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較不吸煙及未擁有相關遺傳因子者超出五十多倍,可見吸煙是其中一個跟這個病有關但亦非必然的因素。 李家榮醫生指出:「如發現有一個或以上關節持續發炎、 腫脹應找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進行評估及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徵.

  4. 療法如敷及光學治療,也能有效改善濕疹病情。 「敷即塗用藥膏後再以的繃帶敷著,藥力在皮膚濕潤的情況下會發揮得更徹底,缺點則為較花時間,亦會有一般類固醇的副作用如令皮膚變薄等。

  5. 2014年10月號. 被訪者: 香港藥學會會長鄭陳佩華 及 前會長鄺耀深. 撰文: 陳秀清. 同樣是吃,品嘗美食,總讓人眉飛色舞;但服藥嘛,最好永遠事不關己。 吊詭是:你永遠不可能不進食;正如小病難免,你永遠不可能與藥絕緣。 不妨從「地溝油」事件汲取教訓 ─ 凡吞進肚裡的,都得格外小心。 食物如是,藥物更當如此。 97年長沙灣賽馬會診所60毫升裝退燒藥不慎被混入漱口水;98年5月大女嬰因咳嗽求診私家診所,獲醫生錯誤處方哮喘藥,服後出現氣促、發抖及高燒;2005年 李姓西醫向百多名胃病病人錯配降血糖藥,導致5人死亡…… 「所以藥物的標籤和儲存很重要,look alike sound alike drug (外表或名字相近的藥物)一定不能放在一起……」

  6. 愈能及早為皮膚做好保濕的預防工夫,便能愈早降低皮膚受感染可能。 「潤膚膏能有效鎖住皮膚水分,預防濕疹發作,故對患者非常重要。 緊記即使天氣潮濕,亦不能忽略保濕的重要。

  7. 撰文:陳秀清.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慢性炎症疾病,可以侵害人體任何一部分的關節,但主要影響四肢如手腕、手、腳、足踝的小關節,徵狀包括疼痛、腫脹、僵硬,甚至皮膚下出現類風濕結節和腫塊等,而且通常會對稱出現。. 如兩邊膝部或手部均有以上徵狀,便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