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日 · 令人擔憂的是12月30日0點到31日8點僅32個小時的時間就有足足47起猝死案件發生雖然無法確認是否全都與寒冷有關但是寒冷的天氣確實與猝死機率有相當大的關連性

  2. 2022年10月1日 · 衛福部2018年公布的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中指出氣候變遷對於人體健康分為直接危害間接危害」,直接危害為溫度變化造成的熱傷害以及乾旱洪災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意外傷害間接危害則是因溫度與雨量改變造成傳染病空氣汙染等事件增加。 以臺灣位處的東亞地區來看,雨季會更濕、冬季會更短,許多案例與研究亦發現異常的天氣已危害人體健康。 以新加坡為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暴增,2022年上半年突破萬人,已是去年一整年的2倍,其中10%的人需要住院治療,而近期高雄也陸續出現本土登革熱疫情。 氣候變遷已經不只是北極熊的事情,而是人類的生存議題,與民眾身心財風險息息相關,包含身──疾病更容易擴散、住院機率提高,心──負面情緒的發酵,財──糧食短缺與居住環境的不安全。

  3. 2020年5月1日 · 一、颱風. 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颱風路過頻頻,雖然為臺灣帶來巨大雨量,一年雨量約有5成來自颱風。 但根據產險公會資料統計,過去十年臺灣因為颱風所承受的經濟損失,也讓經濟遭受很大衝擊,侵臺颱風每年都會來到,幾乎是無法避免,重要的是我們為自己規劃避險的保障到底夠不夠? 二、梅雨季(豪雨事件) 臺灣的平均年降雨量在2,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與颱風季,梅雨季約占一年雨量的2成。 根據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長年研究,自二 年開始氣候開始變化,過往梅雨季為期三十天左右,如今縮短至二十~二十五天,但總雨量不變,也就是說單日雨量變大,沖刷的力量增強,梅雨季導致災害的比例也大幅上升。 做好防洪設施與風險管理,並安排足夠的保險保障,成為降低損失的重要關鍵。 三、地震.

  4. 2020年5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5 月 1 日. 1181. 0. 破紀錄的酷暑破紀錄的嚴冬破紀錄的豪雨……,這些名詞近幾年愈來愈常看到它們出現在新聞標題或許有些只是吸引眼球的聳動標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氣候的確愈來愈極端值得人們警惕你可能覺得不就是太陽大一點天氣冷一點雨水多一點即使是冷死或熱死的人數也遠低於常見的一些疾病有什麼好警惕的? 其實,衛福部在二 一四年十二月便已經公布了一份《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於二 一八年五月修訂第二版,顯見氣候變遷對民眾的影響絕對不是一般印象中的那麼簡單。 不可小看的1℃.

  5. 2020年5月1日 · 831. 0. 4.tif. 近年來無論臺灣還是全球氣候都產生了不小的變遷國際普遍認為溫室氣體的增加是造成極端氣候變化的主因。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二 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布的溫室氣體公報指出 一八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甚至超過過去十年的平均增幅。 二 一九年世界平均溫度為14.85℃,為全球均溫史上第2熱,相較於工業化之前上升了1.1℃。 至於臺灣,二 一九年平均氣溫為24.56℃,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前十名更是全部集中在二十一世紀,可見高溫現象不但明顯,而且仍持續發生。 一般民眾對於較熱的天氣,可能最多只是抱怨兩句,但是對於保險業務人員,卻不能不看到背後隱藏的風險,更應該在為客戶規劃時將之考慮在內。

  6. 2023年2月1日 · 在股票市場有研究上有一個所謂的晴天效應」,意思是在晴天的時候股民會因為心情好而購買更多的股票因此當天股票上漲的機會也就比較高這個現象在經濟學家比較每日股市成交量與當日天氣的資料後得到了證實幾年前我跟學生聊到晴天效應然後突發奇想──既然天氣會影響到股市成交量那麼會不會影響到保險購買透過比對實際保險資料與天氣紀錄我們發現天氣確實與保險的購買呈現負相關天氣愈好可能讓人的心情愈好愈樂觀對未來的憂慮與擔心也就下降保額當然就買得少相反的天氣愈是陰雨綿綿人的心情愈差愈悲觀保額就買得愈多。 除了天氣以外,經濟景氣可能同樣是另一個跟保險購買有關的外在因素。

  7. 2021年1月1日 · 新年將至,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在眾多節日中,人們最重視的莫過於春節,闔家團圓、放鬆心情的活動大都在春節期間進行,因而忙碌了1年的人們,在這個月裡談論的話題大多數都是過年。對於壽險行銷團隊來說,在天氣寒冷及新年熱鬧的氣氛下,春節前團隊的異動明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