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了讓更多市民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認識本地歷史建築,東華三院首次推出別收藏價值的文武廟及東華三院文物館微型積木,讓一眾積木迷及歷史愛好者從一粒粒細小積木作起點,拼砌出地道古蹟,感受香港的歷史文化。

    • 具荷拉1
    • 具荷拉2
    • 具荷拉3
    • 具荷拉4
    • 文物館
    • 文武廟
    • 秋祭

    東華三院文物館早於1911年落成,並於1992年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文物館前身是廣華醫院大堂,當時只有一層高,後來由於對病房的需求不斷增加,便於1919年在左右偏廳加建閣樓,成為兩層高的建築物。其後廣華醫院於1958年進行龐大重建工程,只保留這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大堂;及至1970年東華慶祝一百周年,將大堂命名為「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展示東華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 文物館糅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的祠堂佈局和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清楚展現中式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以及外廊的樑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目前的屋脊建於1991年,乃仿照1910年的原有屋脊重建。西方建築元素主要見於建築物的側面和背面,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大...

    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文武廟約於1847年至1862年期間落成,並於1994年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文武廟由華人富商所建,當時不僅是供奉文、武二帝的地方,也是華人議事及仲裁的場所,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社會的組織和宗教習俗。1908年香港政府頒佈《文武廟條例》,把文武廟及其所屬廟產撥交東華醫院管理;1958年,政府修訂有關條例,訂明文武廟廟宇及嘗產收益,除用於每年供奉神祀、重修廟宇及擴建嘗產外,亦用以開辦學校教育華人子弟、資助香港華人慈善事業及擴充東華三院發展醫療服務。 文武廟屬典型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文武廟為廟宇組群,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聖宮則...

    東華三院董事局每年也會按照傳統,於文武廟舉行隆重的秋祭儀式,酬謝文武二帝,同時為本港市民祈福。今年的秋祭典禮於11月1日舉行。典禮邀得東華三院己酉年主席黎時煖太平紳士主祭,應屆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先生暨全體總理陪祭,東華三院乙卯年主席江永安太平紳士宣讀祝文及東華三院顧問局成員暨東華三院辛巳年主席周振基博士SBS太平紳士出任司儀。該祭典秉承中國文化傳統,並具深遠意義,除東華董事局成員外,還有多國領事、官紳名流及不少市民前來觀禮。 中國以農立國,自古以來,每逢秋季百穀豐收之際,都會舉行祭祀活動以慶祝收成及酬謝神恩。東華一向尊重中國固有禮教及文化傳統,因此東華至今仍秉承傳統習俗,每年舉行奉祀文武二帝秋祭典禮,為本港市民祈福消災。為表示對祭典的尊重,主禮嘉賓及東華董事局成員均依照傳統穿上長袍玄褂行禮,...

  2. Records and Heritage. 簡介. 歷史建築. 文武廟. 建築特色. 平面圖. 開放時間及地址. 位於香港上環李活道的文武廟,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約於1847年至1862年期間落成,由坊眾管理。 當時文武廟不僅是供奉文、武二帝的地方,也是華人議事及仲裁的場所。 1908年香港政府頒佈《文武廟條例》,把文武廟及其所屬廟產撥交東華醫院管理。 1958年,政府修訂有關條例,訂明文武廟廟宇及嘗產收益,除用於每年供奉神祀、重修廟宇及擴建嘗產外,亦將用以開辦學校教育華人子弟、資助香港華人慈善事業及擴充東華三院發展醫療服務。 多年來,文武廟經多次重修,於1994年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更於201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3. 東華三院的創辦,可溯自建於1851年位於港島太平山街的廣福義祠。 義祠原用作市民安放先僑靈位的地方,後來卻成為流落無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居所,衛生環境日益惡劣,引起政府及全港市民的關注。 當時一群熱心公益的華人領袖有見及此,便倡議集資於附近興建一所醫院。 1869年,港督麥當奴撥出上環普仁街一個地段,資助十一萬五千元建院費用,並於1870年頒佈《倡建東華醫院總例》,創辦香港第一間華人醫院。 醫院尚未落成,創院的華人領袖已在院址附近開設臨時贈醫所為貧病者提供服務。 至1872年,東華醫院落成啟用,為貧苦市民提供免費中醫藥服務,奠定了東華三院善業的基石。 其後,隨着人口不斷膨脹,醫療服務需求日增,位於九龍油麻地的廣華醫院及香港銅鑼灣的東華東院相應於1911年及1929年分別落成投入服務。

  4. 東華三院於十二月二日 (今天)於上環李活道東華三院文武廟舉行「砌出香港地道古蹟」微型積木發佈會,邀得東華三院第五副主席文穎怡小姐、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何超蕸顧問、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顧問曾楊淑貞女士,以及古物古蹟 ...

    • 具荷拉1
    • 具荷拉2
    • 具荷拉3
    • 具荷拉4
  5. 東華三院自1880年於文武廟創立平民義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是本港規模的辦學團體。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6. 簡介. 歷史建築. 文武廟. 建築特色. 文武廟主要由三幢築有金字屋頂的青磚建築物組成,其建築佈局雖然是四面圍合,但並不是正宗的「四合院」,而是前後兩房的「兩進三開間式建築」,正門門額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時寫的,門外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置有一對紅漆屏門,稱為「檔中」。 文武廟外貌. 主要供奉文武二帝的文武廟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之一. 「神威普佑」牌匾意指神威護蔭,普佑眾生。 中國內地. 五個省份於1876至78年間(清朝光緒二至四年)旱情嚴. 重,東華籌得白銀十六萬元善款救濟災民,清朝光緒皇. 帝為了表揚此善舉,於1879年御賜該牌匾。 文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佈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列聖的神龕。 兩進之間為一有蓋天井,兩旁建有廂房,廂房築有捲棚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