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日 ·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即“夸父一号”于10月9日发射升空。. 从7月项目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名称,便可以窥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这个项目如此重要呢?. 这是因为项目所 ...

  2.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 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即“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夸父一号”是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卫星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并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关联等,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3. 作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安静地坐落在我国西南一隅。. 自建成以来,它已助力科学家取得多项重磅成果。. 近日,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宣布利用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让人类终于站在了期盼已久的纳赫 ...

  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现状和演化历程,被认为可能代表着“地球的未来”,因此,针对火星气候演化的探测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风沙作用作为火星晚亚马孙纪以来最主要的地质营力,塑造了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风沙地貌,沉积、记录了火星演化晚期和近代气候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 但由于缺乏就位、近距离详细系统的科学观测,人们对火星风沙活动过程和记录的古气候知之甚少。

  5. “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2022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领导的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具有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 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这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2022年3月18日,李菂领导的团队通过分析包括FAST、美国绿岸望远镜(GBT)在内的多项数据,首次提出了能够统一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的机制,并可以通过偏振观测确定其可能的演化阶段,为最终确定快速射电暴(FRB)起源提供关键观测证据。

  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6月29日 ...

  7. 2023年9月7日 · 高精度时频实验柜是中国空间站中最复杂的实验柜,由13单机组成,其中包含全球首空间光钟、全球首空间超窄线宽激光器、全球首台空间飞秒光梳、全球首套具有微波和激光双链路的低轨航天器天地时间频率比对系统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