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3日 · 最近重讀了「 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 利用之前分享過的「 電子書閱讀方法 」,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 這是我覺得頗有效,也能 深讀 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 而最後, 我自己為這本書總結了五種「拖延心態」,作為幫助自己隨時「覺察」的提醒 。 而既然整理了自己的重新詮釋,並且這又是跟時間管理很有關的心得,所以也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邀請大家一起討論。 2024/1 最新分享: 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 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這裡要說的「拖延」,指的是「沒辦法前進,但也沒辦法放下,導致重要事情停滯不前,並且造成我們心理負擔」。

  2. 2022年3月18日 · 這篇文章,就要分享實際如何操作的完整教學,裡面會同時包含舊功能、新介面,以實際案例進行教學介紹。 用分頁切換各種檢視模式,讓大型資料庫更好管理. 假設我現在要管理辦公室裡的所有任務,或許我會建立一個新頁面(New Page ),用資料庫( Table database )的方式,讓所有任務可以新增在資料庫中。 慢慢的,這個工作任務資料庫會如下圖這樣,開始累積一項一項任務。 資料庫預設可能是用「 Table (表格)」的方式顯示出所有的任務項目,雖然資料都在上面,但如果任務很多時,我可能會想要先看到最緊急的項目,或是看到某種專案下的相關任務。 這時候,在 Notion 中,每一個資料庫都可以建立多種「 View (檢視模式)」,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查看這個資料庫的內容。

  3. 2020年3月16日 · Watch on. 以下就直接開始進行圖解教學與方法示範。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描述一下自己正職工作的狀態。 相信常常閱讀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電腦玩物上的經營,只是我的副業與斜槓。 我另外有一個正職工作(出版社),目前我每一年的職場工作現況大概是: 相近類型、不同產品的大型工作專案(通常是一本書籍),每年大約 10 個。 每個專案時程從半年到一年不等。 從專案企劃、執行、結案、行銷、行政流程,都需要管理。 從大型專案會衍伸的小型產品專案(通常是線上線下課程、活動),每年大約 8 個。 每個小型專案時程大約一個月到三個月。 也是必須從企劃到結案,全部包辦。 小活動、小課程就不算在內。 還有各種辦公室的額外瑣事需要處理。 接下來,就看看怎麼用 Notion 來完成工作專案的建立。

  4. 2016年11月28日 · 這是一款可以找回我們的幻想力、白日夢樂趣的冒險遊戲,遊戲本身沒有文字,所以不會有語言障礙,解謎的過程也沒有文化隔閡,因為「想像力」怎麼會有國界分別呢? 如果說前兩年我很喜歡的「 Child of Light 光明之子:等到一個真正宮崎駿式童話RPG 」,是角色扮演與動作遊戲中的宮崎駿式童話。 那麼今年推出的「 Samorost 3 (銀河歷險記3)」,則是冒險遊戲類型中的代表。 從美麗又充滿奇趣的畫風,溫暖人心的音樂,不過度但精心打造的各種小動畫,以及背後那天馬行空的神秘世界,甚至連遊戲內直接附上的「必備」攻略本,都是用可愛且暗示性強烈的手繪畫風繪製。 「 Samorost 3 (銀河歷險記3)」是我玩過最讓人融化,不時發出會心微笑,並且一點都不以其有難度的謎題為苦的冒險遊戲。

    • 廖駿雄1
    • 廖駿雄2
    • 廖駿雄3
    • 廖駿雄4
    • 廖駿雄5
  5. 2021年3月27日 · 最近讀了一本書《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哈佛、康乃爾教授都在用的STORIES時間整理術,7個方法過更好的生活 》,裡面提出了一個「STORIES」時間管理法 ,具體細節就不一一介紹,但這本書的起心動念,和我這一系列「下班後時間管理」文章很類似 ...

  6. 2015年9月20日 · 1. 收集:讓統整專案大小事只花一次工夫. 讓我們從必須面對一個「大專案」來開始設想,例如對我來說可能是六個月以上必須製作完成的一本新書,對你來說可能是兩個月之後要籌辦完成的一個表演活動,或者對老師來說是這一學期的課程教案設計,對開發者來說是他的產品專案,對行銷人員來說是他必須企劃的一個廣告專案,對夫妻來說或許是他們的婚禮專案。 總之,就把你生活或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大專案拿出來想像一下,你覺得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什麼? 對我來說,這個第一個遇到的大問題就是, 一個長時間的專案會產生「數量非常多的任務、資料、文件、會議、郵件、通訊與筆記」,而整理、找尋這些散落的大量資訊,可能是拖慢我們專案進度最大的原因之一 。 或許我們會在需要一個檔案時忘記把他放在哪裡而花上很多找尋的時間。

  7. 2019年3月4日 · 雖然我確實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一個小時最快完成三千字的內容。 但是,字數不是真正的重點,因為一篇論述、報告、心得文章的核心還是在觀點與詮釋,以及是否能夠說服目標對象。 那麼,我這邊所謂的「寫作加速」,難道沒有任何數據或方法可以用來證明所謂的加速,到底是多快嗎? 有的,只不過我這邊要分享的方法,不是要讓你成為快速產出大量但無意義文字的機器人。 我這邊要分享的方法: 是要幫助你可以達到你能夠達到的寫作速度。 因為,我們大多數時候寫作的速度,比我們真正可以達到的要慢上許多。 2019年初,剛剛完成這本《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任務整理系統 》新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