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31日 · 上壘率(On-base Percentage,縮寫OBP). 上壘率顧名思義,就是一場比賽裡選手踏上壘包的機率,其公式為:(安打+四壞+觸身球)/(打數+四壞+觸身球+高飛犧牲打),這個公式非常接近:「安打加上四死球除以打席」,唯一的差別是上壘率的分母沒有犧牲觸 ...

  2. 2020年8月31日 · 為什麼專欄作家對這些神奇數字愛不釋手,甚至產出大量文章,到底數據打哪裡來,又訴說著怎樣的故事?. 本文將解答以上問題,並且提出該怎麼看數據的簡單入門法則,對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作者: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13. 收藏 留言 ...

  3. 2020年8月31日 · 新編版.如何看數據-其之三:投手數據篇。. 你想瞭解投手數據嗎?. 除了常見的自責分率、被上壘率以外,還有哪些投手數據可以讓你對投手的表現進行更精確的評估?. 在這篇文章裡將介紹給你中華職棒有告訴你和沒告訴你的投手數據,喜歡的話 ...

  4. 2015年11月21日 · 隨著棒球運動的現代化,運用數據來衡量及估算球員表現已成顯學,雖然並非是唯一指標,但的確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標準,但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到底代表什麼意義?

  5. 2020年8月31日 · 攻擊指數(On-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OPS). 攻擊指數是一種描述打者整體攻擊能力的方式,公式是:上壘率 + 長打率。. 由於長打率和上壘率的分母不一樣,所以攻擊指數同樣備受爭議,許多人倡議用wOBA、wRC之類更新更好的進階數據取代,可是 ...

  6. 2017年10月15日 · 階數據大解析來到了第三篇,本篇我們會介紹到一項在目前籃球界非常主流的進階數據,它叫做PER,可以說是目前最被廣為使用的進階數據之一了。. PER之所以會這麼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他開始考量到了進攻節奏與球隊等方面的影響,這對於衡量球員 ...

  7. 2022年4月16日 · BR的球員介紹頁面. BR是除了大聯盟官網外,最被廣泛使用的數據查詢網站,原因在於你進入球員的主業,基本資料就直接攤在你面前。 而BR的數據相對於接下來兩者,是比較淺顯易懂。 其中比較特殊的,大概就屬OPS+與ERA+等標準化數據。 這些標準化數據,主要是希望用去脈絡化的方式,將球員的OPS和ERA與聯盟平均比較,試著用更簡易的方式了解球員的表現在聯盟中的位置。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較於OPS直接把分母不同的上壘率與長打綠相加,OPS+是先把兩者分開後再計算。 OPS+的公式為:100* [ (球員上壘率/聯盟上壘率)+ (球員長打率/聯盟長打率)-1]。 如果覺得不想要被數據給淹沒,OPS+是相對於OPS更為適用的打者表現好壞評斷數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