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Share. 共同努力——每架電車都在香港改裝及生產,從行車系統、電車外殼,到入面每張椅、每塊路線指示牌,都有賴一眾技術人員、老師傅完成。 (香港電車提供) 【明報專訊】電車已融入你我日常,對於這個百年交通工具,你知幾多? 電車髹綠色關戰爭事? 早前一架為姜濤慶生的電車成為打卡熱點。 在未有這麼多車身廣告的年代,說起電車,令人聯想起的還是那標誌的綠色車身。 上世紀初戰事頻繁,各地工廠主要生產軍需綠色油漆,戰後因而剩下大量綠色油漆,五六十年代政府以經濟為大原則,將公共設施一併用上最便宜的油漆,電車從此被髹上綠色直至現在。 電車其實有幾快? 電車是慢活的代表,有時間坐叮叮其實都是一種奢侈。 香港電車市場商務及品牌總監張永恒指,電車最高時速可達45公里,但實際的行車速度為商業秘密,不便透露。

  2. 2020年12月27日 · PAST ARTICLES. 街知巷聞:必列者士街會所 記一個思想進步的年代.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27日. Share.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也斯曾以〈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為題寫了一篇文章,講及香港的故事總是難寫:好像人人都嘗試去說,說一個不同的故事;他卻認為那些故事到頭來不一定能告訴我們關於香港的事情,而是告訴了我們那個說故事的人,他站在什麼位置說話。 這一年,歷史科公開試試題被取消,否定了討論的空間,為歷史的一種說法定調。 當歷史博物館常設了19年的展覽「香港故事」,10月因更新工程關閉,大批市民趕於閉館前以憑弔的姿態到訪,深怕某種敘述從此湮滅,一張張展板認真拍照記錄。 多年來,香港有不少殖民地時期建築被政府下令清拆,也曾引起政策性消滅的陰謀論。

  3. 2021年7月11日 · 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從社會運動前後進行的研究發現,對年輕的Z世代(24歲或以下)來說,「遇到政治動盪就要走,在上一輩人眼中比較理所當然,但在他們身上不是」,在前面幾個世代腦海中如「常識」一般存在的想法,已經斷了纜。 30歲以下港青想移民與政治關係不大. 社科系亞洲研究課程上周舉辦研討會,3個講題3種角度,透過研究與觀察看移民人心,究竟是不是我們聽慣聽熟那回事?

    • 法團校董會漏洞仍存在
    • 炒人風波 校長停職受查
    • 文:王師奶

    王師奶在本欄寫過一篇「甚具遠見」的鴻文〈炒了羅婉儀後……〉:「王師奶不是一個悲觀者,知道香港有很多誠摯熱愛教育的校長,但也不否認仍有很多『羅婉儀』。林麗棠老師的死令全港教師有兔死狐悲之哀,羅婉儀的被撤職也許亦令不少校長有短暫的警惕。然而,警惕並不等於歪風消滅。」小婦人話自己不是悲觀者,無非是夜行吹口哨,壓驚而已。讀者諸君,請留意小婦人「短暫的警惕」內短暫這兩個字的含義,其實有不少未浮上水面的「羅婉儀」,在全港為數過千學校潛緊水,唔信問吓你教緊書的親朋戚友,便知王師奶唔係亂噏。 報道又指,有人投訴趙曾學韞小學的校長獨力推翻教師們的選書結果,校方則回應校長沒有參與其中。究竟誰是誰非難以知曉。然而一下子走三分之二教師,文員只剩兩人,校董會不覺得奇怪?他們有責任了解,也有責任處理。讓局面發展到這地步...

    玫瑰崗學校曾是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今時今日,直資學校兼有公帑津貼和私校自由,純私校根本無得揮。疫情下,幼稚園生和小學生好似馬匹唞暑,日日孵在家中。不少學生退學,學校收入減少,節流最方便是縮減人手,但一口氣炒了十多人,確實操之過急。學生哭哭啼啼,家長出面聲援教師,神父理事會向各界道歉,校長停職接受調查。王師奶好留意該校校監發出的通告,重申幼稚園及小學部承受沉重財政壓力,相信是炒人的最大原因。 王師奶想向新校長們溫馨提示,高壓手段不是良好的管理方法,應用誠懇、融洽、包容的態度爭取支持,舊人中間或有一兩頭專搞破壞的「攔路虎」,那只是少數。當大部分教師都知道你的好意,「攔路虎」都要讓路。一個新校長絕對需要有胸襟、有氣量。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2期]

  4. 2022年8月21日 · 從百年前的清潔香港說起.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21日. Share. 1882年,查維克報告早警告香港當時未如鄰近地區爆發傳染病,只是因為城市發展僅40年,沉積在土地的污穢未成疾病溫牀,再這樣下去定會引來「苦難及疾病」,至1894年香港終於爆發鼠疫(圖)。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新官上任,大清潔雷厲風行,搞衛生突然成為城中頭等大事,令人想起140年前的一份報告。 1881年,英國派工程師Osbert Chadwick(查維克)來審視香港的衛生情况,隨後寫成報告,內裏提出多項建議,也被視為殖民地政府管治上「開新篇」的其中一個關鍵點。

  5. 2020年2月28日 · 「我對龐克的理解,就是不管生活在哪個一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去做一個勇敢、誠實、善良,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反抗精神的自由的人,這樣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 」吳維說。 他現時身在歐洲,跟武漢龐克命脈相連的他,為何不在家鄉呢? 原來2016年他在深圳遇上車禍,右邊鎖骨折斷。 翌年在武漢接受接骨手術後,他決定搬到環境較佳的桂林陽朔養傷,後來妻子欲去一個氣候舒適的地方,因而選擇搬到歐洲。 「對我自己來說,住在哪裏都無所謂,我只是陪伴她。 」離開熟悉圈子令吳維貌似退隱起來,龐克的精神依然。 對他而言,武漢需要龐克,中國需要龐克:「你也可以理解我說的是需要『真正的人』、『正常的人』,而不是一個被奴役着的人,不是一個獨裁下的工具或勞動機器。 「我們的歌是生活在這國家的感受」

  6. 2021年3月28日 · 第一件事當然是大哥德米特里與父親的衝突。 德米特里的問題是,一方面欠了未婚妻卡捷琳娜(Katerina)一筆錢,無力奉還,另一方面和老卡拉馬佐夫一樣,愛上了放蕩女子格魯申卡(Grushenka)。 德米特里無計可施,竟拿着銅杵回家,打傷了追逐德米特里的僕人格里戈里(Grigory),不幸的是,當晚老卡拉馬佐夫在家中被殺,最大嫌疑人就是德米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