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2月26日 · 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京城洛陽,有一座平等寺,寺內有一尊高兩丈八尺非常莊嚴的大佛像。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 (西元527年)十二月中旬,佛像兩眼不斷流淚,渾身上下都濕漉漉的。 消息傳出,洛陽的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後的跑來觀看,平等寺前人山人海。 有個和尚用一塊乾淨綿紗為佛像擦淚,轉眼之間,綿紗便濕透了,於是再換一塊,又用不了多久,就再次濕透了。 佛像流出的眼淚不管怎麼擦,也擦不完。 就這樣,佛像一直流了三天淚才停止。 第二年四月,爾朱榮率領軍隊攻進了洛陽,殺死王公百官共兩千多人,百姓死傷無計其數。 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兩點左右,有多人目擊到 香港 著名的地標 獅子 山的眼睛兩次變紅,而且 獅子頭 也活靈活現,仿佛在晃動。 在兩次合計持續時間為三十分鐘後,奇景才隱去。

  2. 2019年5月6日 · 30個風趣的成語 原來都來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文人逸事。. 其中不乏許多有趣的事和哲理的故事,今天,詩詞君就為總結那些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吧!. 【望梅止渴】. 【來源】《世說新語·假譎 ...

  3. 2019年9月27日 · 千古名句「父母在 人生尚有來處」 下句才是精華 卻十人九不知!. 父母是我們半程人生的領路人。. 在這半程人生裡頭有他們在我的前面跑著、走著、護著,我們看不清自己生命的盡頭,他們在前面替我們直面著生與死。. 在這半程人生裡頭我們在屬於自己的 ...

  4. 2018年1月27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8-01-27 訊】 作者: 陳峰. 默認. 國寶等身終散盡為誰辛苦為誰忙. (接上篇) 十年文革大家歷劫. 文革十年浩劫,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這張網從天南橫貫地北,中國人沒有幾個能漏網的。 早在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的 張伯駒 ,註定在劫難逃。 張伯駒因為做了兩首金縷曲,以「反動文人」、「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右派分子頭子」,「資產階級安放在吉林省文化界的定時炸彈」等八項罪名遭抄家、批鬥。 據說,紅衛兵抄張伯駒家時,將他的藏品放火焚燒,張伯駒跪在火旁一遍遍哀求:「你們別燒了,要燒就燒我吧,這可都是咱們國家的寶貝啊,燒了就再也沒有了。 2013年第9期《 炎黃春秋 》,發表了張一虹的《文革中我兩次見到的張伯駒》。 作者講述了親眼目睹的張伯駒在一次批鬥會上的遭遇——

  5. 2018年3月15日 · 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小編為大家精選其中20句名言,並配以生活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哲理情趣。 1. 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 【原文】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感悟】 朋友是我們和世界連線的路徑,也是我們得以洞察自身的鏡子。 人無完人,人都有優勢和缺點,與朋友交遊,須多學習朋友的好處,這樣我們才能從和朋友的交往中受益。 同樣,讀書學習,對待聖賢的思想言論,不在於能記會說,而是要自我平時貫徹實踐,要「行其言」,這樣才算讀書。 就像 王陽明 說的那樣,「知而不行,是無知」。 2.

  6. 2019年5月15日 · 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中將讀書分為了三個境界。 01.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一本書,就像一輪月亮。 站在窗戶的後面,只能從縫隙里見到月亮的一部分。 年少時讀書也是如此,因為自身閱歷有限,讀書並不能一探全貌,如同管中窺豹。 厚厚的一本書讀完,也只是一知半解。 蘇東坡 年輕時讀了一些書,同輩的人無人能及。 他有些自得地在家門口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一位年過70的老者上門拜訪。 他隨手遞出一本書,蘇東坡卻一字不識。 蘇東坡窘迫得滿臉通紅,趕忙將門口的對聯改成了「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學海無涯,年輕時卻容易驕傲自滿,鬧出紙上談兵的笑話。 年少時讀書的最好方法,是意識到世界的廣大,克制住自得意滿,然後帶著好奇去窺見書中的世界。

  7. 2019年9月12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9-09-12 訊】 默認. 張若虛,初唐詩人,與賀羽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一首為《春江花月夜》,一首為《代答閨夢還》。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它沿用陳惰樂府的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嘆,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曾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張若虛也因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中包含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流、花林、明月構成了一幅清麗優美的畫卷。 詩人先從春江月夜的寧靜美景人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遠景透明純淨,張若虛孤身一人佇立在江畔,在月下和著夜色緩緩吟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