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認為,病人接受電療前應「食得就食」,盡量儲備大量蛋白質,以應對電療後食欲不振及口腔黏膜帶來的影響,不宜完全「戒口」。. 香港 鼻咽癌 病發率偏高,按醫院管理局數字,2013年有841宗新症,死亡個案312宗,患者以男士為主 ...

  2.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稱,鼻咽癌、口腔癌等頭頸癌症病人,電療或化療期間容易引致口腔黏膜,令病人口腔灼熱疼痛,難以下嚥。 他指出,病人可攝取精氨酸、核苷酸及奥米加-3,減低嚴重口腔黏膜風險。

  3. 癌症復發等於命不久矣?. 醫生為你拆解迷思!. 抗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上可能要面對病情復發或擴散,而復發時間可以相隔一星期甚至數年,對病人來說可謂非常煎熬。. 過往也曾遇過一些病人,完成化療後已回復正常生活,誰知相隔多年正當以為病情受控 ...

  4. 化療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及嘔吐,口腔黏膜、肚瀉、脫髮、白血球低等,當中又以噁心嘔吐最令患者感不適,並因而抗拒治療。 陳醫生解釋:「身體的保護機制如腦部的嘔吐中樞、腸胃等會將不適合身體的異物透過嘔吐逐離體內,故患者接受化療時會出現嘔吐 ...

  5. 癌症傳媒報導. 中西合醫 互補治癌更佳.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化療、電療是大多末期患者的必經之路,惟療程副作用多多,嘔吐、脫髮、失眠、疲倦……不少病人「偷偷」向中醫求助,希望開兩劑藥退病強身。 自以為「雙管齊下」,怎知中西醫互不清楚對方用藥,藥物相畄,反而影響病情。 治療癌症,中西醫真的水火不容? 有無途徑可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呢? 「我任職公立醫院時,曾經診治一名 乳癌 病人,幫她做完第一期化療後,白血球數目突然變少、肝功能轉差,一般而言不應惡化得那麼快,排除其他原因後,懷疑她服食了別的藥物而受影響。 病人一開始不肯承認,後來才說自己看中醫食中藥,但不敢告訴我,怕我因此不醫治她。

  6. 鼻咽癌成因未,研究發現與進食鹽醃食物相關,其餘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及曾感染ebv病毒。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與感冒混淆。 若頸側淋巴腫大代表癌症已擴散;若有嚴重頭痛,可能是癌細胞侵蝕顱底骨。

  7. 歐洲腫瘤醫學會的2016亞洲會議中,由中大醫學院領導一項名為AURA3的最新國際研究,證實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 肺癌 患者,接受一線標靶藥後若出現抗藥性,如驗出屬於名為T790M的基因突變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Osimertinib),成效比化療理想,病人「無惡化存活期」平均逾10個月,是化療(約4個月)兩倍多。 新一代標靶藥是否肺癌患者的「救命稻草」或「續命丹」? 近年醫學界常提及的「 標靶藥物治療 」,又會否是將來治療肺癌的新希望? 由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解答。 1.確診晚期肺癌,就適合服用標靶藥抗癌? 不是, 肺癌 分為不同類別,不是每類都適合用標靶藥治療。 標靶藥只針對某些基因突變而使用,常見是EGFR基因變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