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7日 · 新冠疫情受控,惟大流行隨時再臨。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國勇、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以及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撰文回顧新冠教訓並提出建議。 文章指出,現在應開始外防輸入,於非疫情時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用鼻咽拭子篩檢發燒旅客,以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常見呼吸道病原體,成為常規,特別是來自非洲和中東等爆疫熱點者。 常規制度可隨時擴至來自疑似爆疫地的入境者。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國勇. 文章稱要提升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標準,公院及實驗室檢測應急能力,醫管局及衛生署應具備快速擴大各種核酸檢測的設備、人手及技術,短時間啓動大流行模式,才能盡檢無症狀和輕症病例,隔離和檢疫接觸者,及早控疫。

  2. 2017年4月24日 · 肺癌是本港頭號殺手,每年約有3,800名患者因而離世。 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大部分患者在發現時已屬晚. 期;故能及早發現及治療,才會增加治癒機會。 為提升市民對肺癌的關注和認識,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日前假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肺癌診療新趨勢」講座,分享各種診斷及治療方案。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指出,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年齡介乎55至80歲、吸煙或戒煙不足15年、累積30年吸煙史的人士,應接受電腦掃描檢查。 然而,檢查雖有助及早發現肺癌,但缺點是發現細小陰影而不能抽組織檢查時,患者須接受最少三年的定期檢查,以確定陰影是肺癌還是疤痕,這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 另外,多次檢查亦會因輻射而增加患肺癌風險。 抽組織才能確診肺癌.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3. 2016年10月17日 · 設立護理制度的關鍵人物,是1891年由倫敦傳道會派遣來港的史提芬夫人(Mrs. H. Stevens)。 她在雅麗氏醫院擔任護士長,設立護理規則,跟英國看齊﹕譬如洗浴和清潔的條例,規定病人要換醫院的衣服,太髒的衣物須燒毁等。 她親自培訓護士,移風易俗,改變了許多華人甚至基督徒對醫療中厭惡性工作的偏見。 有見產科服務也極為稀缺,她還派遣見習護士到英國接受產科訓練,於1904年在港開辦助產士訓練課程。 同年,何妙齡女士的芳名也與那打素及雅麗氏結緣,當時醫院再度需要擴建,由何啟之姊何妙齡出資建成新醫院。 名義上是三家醫院,實則連成一體,聯繫緊密,互為補足,最終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4. 2017年9月8日 · 袁國勇指出傳統抗生素在殺滅細菌時有可能令病菌出現耐藥性所以抗生素不是一個有效和可持續使用的控制感染方法今次的發現非常重要」。 望10年後推出市面. 港大微生學系副教授高一村指出,使用抗生素衍生的抗藥性情况愈來愈嚴重,相信今次研究結果可提供一個全新治療金黃葡萄球菌的標靶藥物,直指新藥「救得幾多得幾多個病人」,而按一般歐美國家的情况,開發一種有潛質的藥物需約10億美元,再視乎開發過程有所調整,但相信今次研究的發現若發展成為藥物,費用不會超出一般預計,現正就有關發現與藥廠和政府積極商討,期望進一步研究副作用及毒性後,3年後做第一輪臨牀測試,10年後可在市面推出,成為市民的「救命救急的藥物」。

  5. 2017年5月15日 ·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潘﹕如果病人經常上腹痛,而胃鏡檢查又找不到原因,建議起碼做一個上腹超聲波。 除了胰臟,其他器官出現問題,也可以引致持續上腹疼痛。 鄭:很多病人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自己知道什麼器官出了問題,其實大部分都不清楚。 上腹痛可以是胃、肝、膽、胰,甚至心臟問題(如:心肌梗塞)。 除了經驗和判斷,醫生也要作出跟進性的檢查,才能得出準確的臨牀診斷。 癌指標正常 不一定無腫瘤. 鄭﹕有病人檢驗CA19-9正常,十分放心;有些病人驗到偏高,過分憂慮。 可否解釋一下CA19-9在胰臟檢查的定位是怎樣? 潘﹕CA19-9癌指標可以作為一個十分初步的篩檢。 如果癌指標高,給予「可能患有腫瘤」信息。 不過,還要經過其他影像檢驗才可確診。

  6. 2018年5月14日 · 根據新加坡一項關於龍舟競賽的研究顯示,龍舟划手大多是在訓練時受傷,最常見的傷患位置是下腰,其次是肩膊及手腕,大多是肌腱及韌帶的勞損痛症,這3個部位的損傷,佔肌肉骨骼結構傷患總數約有六成。 除了肌腱受傷外,絕大部分龍舟划手也試過擦損、生水疱、曬傷、中暑等非骨科傷患。 傷患重災區:腰 肩 手腕.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我們可透過運動動作分析,理解下腰、肩頸膊、手腕的傷患成因。 龍舟競渡平均每分鐘約有80至90次划槳,競賽距離短則200米,長則2000米以上,其間腰部需要快速屈曲、後仰及旋轉;划槳時,內側的手臂大部分時間都要高舉過頭,並配合外側的手臂發力。

  7. 2018年3月8日 · 【明報專訊】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種罕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會持續氣促咳嗽並會因呼吸衰竭而死。 近年有新藥「尼達尼布」(Nintedanib)可減慢病人肺功能退化,但該藥未被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患者需要自付藥費,每年約24萬元。 有罕見病組織成功游說藥廠資助患者自費服藥兩年後可獲轄免藥費,減輕患者經濟壓力,有關計劃將於下周四(15日)正式推出。 料港400人患特發肺纖.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溫志堅表示,IPF至今病因不明,患者多為55到75歲,每10萬人便有約7至16人可能患病,估計本港約有300至400名病人。 IPF早期徵狀包括走路時感到氣促、乾咳,其後會出現呼吸困難,患者需依靠氧氣機呼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