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8日 · 今年60歲的郭先生是一位保健員跟任職文員的太太育有一名於海外修讀碩士的孩子。 郭先生分別於香港及內地持有物業收租,還有24個月才完成供樓,所以他亦考慮到時便退休。 目前香港的單位出租,扣除差餉及管理費等支出後,每月淨租金收入2.1萬元,未計稅務支出。 而他和太太則租住一較細單位,每月租金10,500元,由太太支付,未計入丈夫提供的收支中。 郭太太現時53歲,郭先生打算到太太都退休時,兩口子才一起回國內退休。 冀租金收入撑內地退休費用. 現時國內物業正在收租,每月4,000元人民幣。 他的盤算是靠香港物業租金及其他資產的收益,應付退休後在國內的生活費。 我先向他了解未來退休後的支出預算會多少,目前每月支出約3.2萬元,但不包括由太太負責支付的租金,保險保費及生活費。

  2. 2020年6月1日 · 千禧世代習慣在網絡學習理財知識. Ryan的走紅,突顯很多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間出生)正透過社交媒體來增加金融知識。 網絡媒體研究機構MarketCast去年底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千禧世代中大約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有意投資,但不知從何下手。 對這些潛在投資者來說,在網絡上學習金融知識更自在。 調查顯示,46%的千禧世代傾向在網站上學習理財,18%偏好靠社交媒體學到理財知識,僅25%會選擇接觸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 另外,38%的千禧世代表示會追蹤社交媒體上的理財YouTuber,而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中,只有16%會這樣做。 KOL與廣告產品的利益衝突. 但是,這些理財YouTuber獲取報酬的方式,可能帶來利益衝突等問題,例如替贊助商推薦他們的產品。

  3. 2020年7月8日 · 對於不少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曾於抖音母企字節跳動(ByteDance)任職程式員的宇,早前於網上分享他以28歲之齡退休,引起網上熱烈討論。 他指出,在字節跳動工作6年後,開始思索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決定辭職退休,旅居日本,並專心經營溫泉旅館的生意。 不少人28歲時正為事業努力打拼,宇為何能在年輕時退休? 【延伸閱讀】 【自製長糧】退休後點生活 護士長話你知退休後投資什麼食長糧. 曾每天工作逾12小時. 宇高中時已開始自學編程,大學時選擇了熱愛的主修科政治與行政管理,但仍經常為了熬夜學寫程式而「走堂」。 憑着他出色的表現,他在大學三年級時獲得到支付寶實習的機會,在支付寶發展迅速的時期中工作了三年。

  4. 2024年3月13日 · 我認為Marvin的資產組合並不是理想的平穩收益組合。 Marvin希望退休後入息能夠維持每月5萬元,運用4%法則推算,要達到這筆收入,在他目標退休時間時需要有1,500萬元的本金,持有的資產可以是不同的派發收益金融資產,例如年金,儲蓄保單,派息股票及基金等。 另外他估計未來退休需要的物業價值應在1,000萬至1,500萬元,所以為達成第二及第三個目標,他需要在8至10年後準備好2,500萬至3,000萬元資本,這筆資本將會來自目前的2,210萬元資本及未來每月的盈餘,計算上相信可行性非常大,但Marvin要認真思考目前的組合是否值得為未來兩個目標而繼續持有。 Marvin目前的危疾有大約200萬元保障額,但問到太太的危疾時,他相信她有購買,但保障額多少便不清楚。

  5. 2021年6月10日 · 有位港男投稿到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曾經因為自覺炒股成績不錯,於是開始全職炒股,可惜在股市中慘輸至欠債逾百萬,家中被斷電、斷煤氣,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最終如何走過低谷,還完債兼成功上車的經歷,勉勵大家面對逆境都不要輕言放棄。 該名港男投稿表示,自己大約在7至8年前,自以為自己炒股票好叻,日日對住個市,睇好多投資股票書,雖然未有覺得自己是股神,但卻沒有返工,終日在家炒股票。 最終,他不但輸掉自己的資產 , 欠下一身債,後來更需要動用家裡的「散銀」渡日。 在這事件中,他不但輸掉財富,欠下一身債,當時女的朋友亦因為無法忍受他終日炒股的日子而離開他。 【理財血淚史 38歲財務自由回流加國享人生 過來人分享理財路上後悔的8件事 : 按此 】

  6. 2018年10月9日 · 最後更新: 2019/11/11 10:48. 分享:. KOL(Key Opinion Leader)是網絡世界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言一帖的影響難以估計。. 每個人對KOL的定義都不同,你以為自己是KOL,定網民未必一致認同。.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 ...

  7. 2022年9月21日 · 美國有一名金融分析員Michelle在22歲初出茅廬之時年薪僅4萬美元(相當於31.2萬元),但她開始寫關於理財及生活的 網誌 ,經過11年的耕耘之後,這個網誌為她年賺76萬美元被動收入。 Michelle 坦言,當她在2011年開始寫網誌的時候,對此並沒有任何概念。 當時剛畢業的她年薪僅得4萬美元,並正在償還學生貸款,而這筆負債是推動她寫網誌的重大原因,當時她想把自己達成財務目標的過程分享及記錄下來。 在11年過後,網誌的發展超出她的預期。 在過去五年,這個教人如何開始投資、使用哪些理財產品,以及如何處理其他金錢決策建議的網誌,為她平均每年帶來76萬美元被動收入。 她與丈夫已經實現經濟獨立,並已經儲夠錢可以隨時退休,這讓她可以過上理想的生活方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