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9日 · 作者: 陳家偉. 2021-03-29. 仁愛滿香江. 標籤: 命運 張國榮 李小龍 李白 西城秀樹 陳百強 黃家駒 黃霑. 圖中每位都是獨領風騷,天才橫溢的巨星,他們相同地擁有率真的性格。. 因為真正忠於自己,才會令人深愛。. (灼見名家製圖). 在我50多年的人生中 ...

  2. 2022年12月7日 · 黃家駒音樂的啟示. 無論如何黃家駒應可稱為香港音樂史甚或是香港社會的發展史上一個代表性人物筆者的看法是黃家駒可被視為香港的一個圖標icon),一個時代的印記而黃家駒的個案也許亦能為香港的未來帶來一定的啟示黃家駒音樂為何能觸動這麼多人的心靈? 對不少人而言,這是一個謎。 筆者猜想其原因可能純粹只是一股對音樂和生命罕有的真和追求。 滿帶理想的他,曾經對這個世界有過要求與期盼。 黃家駒創作的動力,可能只是純粹源自現實世界為他帶來的衝擊、磨練和種種難以承受的感覺。 對一般人而言,現實通常只會磨平他們的意志、消滅他們的「幻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一般人都是會選擇妥協,壓抑自己。

    • 唐滌生巔峰之作 膾炙人口
    • 新劇令人 耳目一新
    • 野史為文學作品提供靈感
    • 紀念公演65周年 傳承粵劇文化

    《帝女花》可說是最家傳戶曉、最膾炙人口的粵劇,特別是「香夭」一幕:「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任劍輝和白雪仙分別飾演駙馬周世顯和長平公主,演出可歌可泣的宮廷愛情故事、雙雙殉國的悲壯動人事蹟。明末流寇四起,「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火燒紫禁城,崇禎皇帝為避免城陷妻女落在闖賊手中,受到羞辱,要賜死皇后和兩位公主,二女昭仁公主身亡,幸好長平公主有難不死……. 我認為《帝女花》是粵劇劇作家唐滌生(1917-1959)的巔峰之作。唐滌生和仙鳳鳴劇團的「任白」是夢組合,1950年代初開始,他一共創作了7個劇目,最後一齣作品是《再世紅梅記》,可惜在該劇公演時滌生不幸猝死,享年42歲。 唐與任白的組合在短短一段時間已成絕響,確是粵劇界的極大損失。唐滌生才華洋溢,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和南海十三郎的師...

    1957年首演的《帝女花》,由大老倌擔演 ,卡士陣容,可謂一時無兩,除任、白二人外,還有靚次伯(演崇禎及清帝)、梁醒波(演周忠)、林家聲(演周忠長子)等。2023年新劇也由香港著名的生、旦、淨、丑擔崗演出。(李龍、梁兆明、王志良、衞駿輝及洪海等演周世顯;南鳳、李沛姸、陳咏儀、白雪紅、鄧美玲、林穎施、鄭詠梅、李沛姸等演長平公主)。筆者於6月10日看了2:30-5:30的一場,覺得新劇有許多出色的地方,令人耳目一新,讚譽有嘉,極為欣賞。 故事一如以往分八幕,節奏明快,布景設計極為出色,轉景順暢,瞬間完成的節奏不礙欣賞。故事也有新安排和創作,加強了昭仁公主的戲分,以及增加了崇禎在煤山自縊的一幕。 崇禎帝中滿清的反間計,把鎮守山海關的大將袁崇煥凌遲處死,確是自毀長城,再加上剛愎自用,屢次錯失剿滅流寇...

    另外,長平公主的身份也是個傳奇。就好像明太祖擬死後傳位長子,可惜長子未幾離世,只好由他的孫子、年輕的惠帝(建文帝)繼位。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見有機可乘,於是發動政變奪取帝位,是為明成祖。但殺入宮廷時,卻找不到惠帝屍首,惠帝失蹤一事令成祖寢食難安,結果有鄭和下西洋之說。 野史記載長平公主未死,後來更成為武功高強的「獨臂神尼」。她教呂四娘武功,後來四娘成為女中豪傑,成功刺殺了雍正帝,為明朝報仇雪恨。另外,袁崇煥傳言有一遺腹子袁承志,金庸因而創作了《碧血劍》的短篇武俠小說。我認為無論呂四娘或《碧血劍》的故事,靈感都是來自明末清初的野史。

    唐滌生和金庸都是文學大師,前者是粵劇劇作家,後者是武俠小說的泰斗,兩人都旅居香港,從事藝術創作,如翡翠、明珠一様珍貴。但看金庸小說者眾,喜看粵劇者較少,特別是年輕一代。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賦予經典的生命力。 今次《帝女花》是紀念公演65周年,把上世紀50年代的《帝女花》現代化、專業化、藝術化⋯⋯我覺得新的《帝女花》恰到好處,適合更多年齡層的人士欣賞,做到雅俗共賞、「曲高和眾」的境界。 自1957年6月至今,足足65年了,是必須要「返本開新」,把經典重新提練升華。《帝女花》65周年紀念系列由陳善之及葉家寶兩人出任總監,吳國亮出任創作及導演,並由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負責製作。籌備多年,傾盡台前幕後眾人的努力,聯絡全港粵劇精英新秀,鼎力支持。這個大製作不單呈獻給香港劇迷、學生及大眾,更將於7月28日至...

  3. 2023年7月17日 · 此外還推薦了踏著Beyond的軌跡I──歌詞篇》,此書為Beyond成立40周年及主唱黃家駒離世30周年之紀念作為港人牽引出不朽樂曲潛藏着的愛與和平信念。 香港首部全面及系統地記述本地建置沿革及人口演變的著作。 拾憶舊情懷 展現香江風貌. 香港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黎耀強先生重點推薦了《香港志:自然‧建置與地區概況人口》卷,內容記述香港人口規模、流動、構成、素質等多方面,呈現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特徵及其人口演變。 另外,書局亦將會推出一系列以香港老故事為主題的書目,例如承載幾代人香港人集體回憶的傳奇《憶記荔園》,記敘香港百年餐飲業歷史的《敍香園往事》,以及勾勒香港非遺文化歷史圖像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等,展現香港文化和情懷。 流行讀物、童書推薦.

  4. 2024年2月16日 · 格林斯潘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最大貢獻,可能在於建立了全球市場對美國聯儲局以及再無黃金支持的美元的信任,其事蹟可為創新的定義帶來另一層次的啟示。 飛鴻踏雪泥. 別樹一格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智慧. 作者: 古多迪. 12 Jan 2024. 格林斯潘在任期間,常談及較抽象的題目,如監管哲學、經濟運作原理、競爭的本質等等。 雖然資料很零散,但若我們將所有紀錄湊合起來,對了解他的思想有極大幫助,也很具教育價值。 飛鴻踏雪泥. 年輕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之一. 作者: 古多迪. 02 Jan 2024. 歷史上好些突破性發展,都是源自年輕人甘願冒險嘗試做一些,時人都覺得浪費時間和徒勞無功的事情。

  5. 2024年1月30日 · 這次全港性的學校寫作比賽由著名教育學專家陳美齡博士共同發起多位重量級嘉賓將擔任比賽評審例如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先生著名歷史學者丁新豹博士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博士著名填詞人鄭國江先生香港資深作者及教科書編者蒲葦先生及親子閱讀推手菜姨姨等。 首屆比賽以「我為什麼喜歡這一本書」為主題,鼓勵學生探索對他們有啟發意義的書籍,並透過寫作來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李濟平先生致辭時表示,此次比賽契合集團積極推廣閱讀、服務社群的企業責任與發展方向。 他強調閱讀對於青少年的重要性,並期望透過此賽事推動校園內的閱讀和寫作文化。 陳美齡博士則強調,比賽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並非僅僅在於文字功夫的展示。

  6. 2024年4月15日 · 2024-04-15. 灼見專訪. 採訪:劉思鉻 攝影:文灼峰. 標籤: VR 全民閱讀日 李家駒 深圳 金庸 電子閱讀 香港出版總會 香港閱讀+ 黃霑. 推廣閱讀不是一天的事李家駒會長認為需要制定一整年的推廣計劃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下稱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藉着舉辦多場公眾及校園閱讀推廣活動旨在營造閱讀氛圍及鼓勵市民分享閱讀樂趣並推動親子共同閱讀。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博士接受灼見名家訪問,他形容,閱讀是可以跨越文本,與音樂、藝術等媒介連結起來,變成立體的經驗,希望市民可趁機反思閱讀的價值。 尋找屬於自己的閱讀天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