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碧瑤灣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property.ricacorp.com

    利嘉閣真盤源 提供碧瑤灣至齊全資訊及市場走勢,一站式搵樓平台,搵真盤一Click 就掂!

  3. 提供置富花園,深灣軒,香港仔中心,碧瑤灣,深灣9號,南灣及香港仔/鴨脷洲屋苑租售筍盤. 大量樓盤視頻,VR實景睇樓,Google 街景,隨時隨地網上睇樓,立即體驗E家傾即時問詳情!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4日 · 日本人把香港幻想成未來城市,白人卻又把東京當成未來城市,《2020》(Blade Runner,1982)的未來景象,很大程度由日本的城市幻想出來。 問題是,對於上世紀的人來說,高樓大廈代表未來,但對2017年的我們,這又是否代表未來? 首先,我們距離2020只有3年,很明顯,發達國家的城市並不是像《2020》中所描述的那樣。 再者,就是在可見將來,人類也不會朝著高度密集的超級城市方向發展,根本沒有這麼大的經濟動力去促使這種cyber城市出現。 而且互聯網的發達,也減低了高度集中的城市的必要。 於是,我們所看到的“未來”,不過是一種“過去”。 原版的哲學味道,去到新版已經大幅淡化,變成單純的洗腦。

  2. 2013年7月18日 · 電影新人類.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關於選擇──唯美後的掙扎,獸性、人性、神性的交戰. 作者 蘇苑姍 2013-07-18. 雖然電影中每個細節都令人絞盡腦汁,陷入沉思。 但也許最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感受,因為好的作品不是固執地說故事,而是要啟發,要經得起分析和推敲,如 Pi,一個無限卻不迴圈的符號,它渡到人心,在試探我們可以抵達的邊疆…… 這不是一個美的奇幻故事,也不是糾結於宗教和理性的選擇。 它只是在用最美的畫面來描述一個可能最黑暗的故事。 作品在結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殘酷的事實,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並奇幻的冒險故事,赤裸展現了血淋淋的真相。 故事有多種哲學解讀,對生活的悔悟、信仰的拷問,和人性的反思。

  3. 2016年4月5日 · 有趣的是,Angel 及凱婷口中的迷惘(兩人不約而同提及對升學及工作的不知所措,卻又沒有迴避思考),於華仔身上卻得到超乎真實年紀的成熟體現。 「我不喜歡香港」,卻肯定自己來到香港生活的意義,而且也沒有把受歧視的怨氣完全置於港人身上,甚至更有「世界視野」,指出即使去到外國,因為自己英文能力欠佳,同樣逃不過被歧視的命運。 好了,那麼究竟除了生活的歷煉,令華仔得到更大磨練因而成長外,還有甚麼其他因素呢? 至此,我終於可以說出全片令人至為感動的一幕:華仔的少年好友在青海和他一起接受訪問,當導演追問華仔是家鄉中的萬人迷,為何仍在他身旁甘作綠葉角色? 華仔好友認真地說:因為華仔來自破碎家庭,所以想多給他一點愛──而鏡頭旁的華仔此刻已按捺不住要拿紙巾抹眼淚。

  4. 2007年6月24日 · 跟蹤》不是一部關於家庭的電影,卻在警匪跟蹤以至埋身對峙間,交代出一個專業承傳的課題──那是新人豬女(徐子珊飾)由跟蹤隊隊長狗頭(任達華飾)帶領下,在自己的專業範疇內成熟起;匪徒陳重山在師傅入獄十八年後,逐漸「成魔」走上另一道窮兇極惡﹙那其實是無路可逃的專業罪犯者死局﹚。 兩部電影,由家庭以至專業承傳,承托著情節,亦造就兩個「反派」的居高臨下,似乎相信掌管了個人的安身立命,甚至主宰著別人的微妙對應,可就是高處不勝寒,如殞石瞬間下墜。 有趣的地方,是兩個故事都要讓觀眾成為共謀者,以旁觀的姿態,跟隨「反派」在高處窺視香港──由《綁架》的林曉陽視點進入香港東邊,看筲箕灣及柴灣等地區的風吹草動;《跟蹤》的陳重山則在香港西邊舊廈頂層俯視,看那士丹利街及皇后大道等巷里的行人穿梭。

  5. 2015年6月2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七月十三之龍婆:寶耀腦汁乾塘? 搜尋. Google. 只是正因愛之愈深,責之愈切,失望的心情尤甚。 相比起寶耀過往的創作水平而言,今回成績便顯得失準得多了。 同樣觸及冥冥中生死禍福的問題來做文章,但野心更大,以連串的神秘自殺案作始,期間又安排吳大維和李嘉欣這對舊情人來拍檔緝凶,在撲朔迷離的疑案陰影中混雜了微妙多變的複雜男女關係,跌跌碰碰當中總是沒有著落。 編導想在驚嚇與愛情兩種素材中求取平衡,以期內容變得豐富,意念雖好,卻沒有更用心地將兩條截然不同的主線匯川成河,使故事變得紊亂而失去邊際。 這點顯見於李嘉欣與吳大維那重拾舊歡的回憶和夢境,往往是突如其來、突兀非常。 而且影片一心要貫徹的寶耀強項(對生命本身的濃厚荒謬感),也出現了失控。 黃子華那精神病人的角色其實是一個敗筆。

  6. 2017年6月9日 · 「哪裡出錯了,我的人生? 」是男主角良多偶然聽到的一句話,他當成金句寫在便條紙上,作為他創作小說的靈感。 而這也是電影的主題。 中年男人鬱鬱不得志,想當作家卻寫不出小說,屈就於偵探社打工,婚姻失敗,愈想自己不要像父親那樣嗜賭愛吹牛,愈是發現自己重蹈父親的覆轍。 影片仍是導演一貫關心的家庭主題,也關乎失去,關乎難以割捨的感情。 是枝裕和找回曾經合作多年的攝影師山崎裕,是令這次電影更富生活質感的原因之一。 導演前作《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和《海街少女日記》改由瀧本幹也擔任攝影,瀧本平時多拍廣告,追求漂亮畫面,卻是太過乾淨明亮,尤其是《海街少女日記》,電影畫面幾乎都可截下來做攝影集。 山崎裕拍紀錄片出身,從《下一站,天國》開始已跟是枝裕和合作,就更擅於捕捉角色之間的自然互動。

  7. 2017年6月26日 · 她曾在旺角、銅鑼灣的潮流店舖如H&M當售貨員。 為了「成為香港人」,她找了一個香港人來當男朋友,住在深水埗劏房。 後來她拿了永久居民身份証後,想要建立自己「identity」,決定辭工,轉而在網上賣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